戲臺上。
因院士與英臺之母乃是舊識,知道祝英臺是女扮男裝入學,便讓祝英臺住在書院禁地文庫。
夜晚降臨,祝英臺正要更衣,脫到一半,隱約聽到身后傳來人聲,轉身看到身后的梁山伯,嚇得她驚呼一聲,趕緊躲進了被窩。
祝英臺慌張的質問道:
“院士把這屋給我住,你怎么會在此?”
梁山伯勤奮且有努力,時常偷偷潛入文庫,挑燈夜讀,沒想到今日卻被住進來的同學撞見,他趕忙拱手致歉。
“請仁兄莫要見怪。”
祝英臺慌亂的穿好衣服,正式與梁山伯認識。
兩人一見如故,秉燭夜談,暢談甚歡。
期間舞臺劇,也發生了不少小故事。
某日夜晚,梁山伯又來夜讀,因為天氣太熱,就脫下長衫,赤膊上陣。
這一幕讓臺下女子,慌亂的捂住雙眼,羞紅著臉頰不忍直視,卻從指縫間偷看。
臺下不少男子義憤填膺,對著舞臺上的潘安指指點點。
“有辱斯文!成何體統!”
臺上祝英臺也是羞紅了臉頰,連忙背過身去。
“你怎么脫了長衫?”
梁山伯不以為意道:
“天氣這么熱,脫了衣服避避暑,你我都是男人,有何顧慮?”
祝英臺慌亂的讓梁山伯穿好衣服。
這一幕結束,臺下的觀眾三三兩兩的議論著。
“這就是傷風敗俗,未出閣就跟男子廝混在一起,還看男子的身軀,真是丟臉!”
“現實中要是有這種女人,就該浸豬籠!”
男人們的這些話,在女人耳朵里是如此的刺耳,盡管女子們沒有出聲反駁,但看男人們的白眼,確是接連不斷。
戲臺上。
梁山伯與祝英臺,白天寒窗求學,夜晚挑燈夜讀。
深夜時分,燈光溫暖,兩人之間曖昧不清。
梁山伯發現祝英臺有耳洞,不免好奇,這是一段黃梅戲唱腔。
梁山伯問:
“英臺不是女兒身,因何耳上有環痕?”
祝英臺回答:
“耳痕有原因,梁兄何必起疑云,村里酬神多廟會,年年由我扮觀音,梁兄啊,做文章要專心,你前程不想,想釵裙!”
梁山伯苦笑:“從此不敢看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