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武英殿返回乾清宮后,朱由檢對于陜西的事務還是有些不安,于是他回到上書房不久,便吩咐呂琦給還在大同監軍的駱養性發布命令,命令他先一步趕往澄城,監視當地官軍和投降流民的舉動,補充了這個命令之后,朱由檢才覺得自己安心了些。
坐在自己的辦公桌前沉思了許久,朱由檢方才再次抬頭對著一邊的王承恩吩咐道:“替朕傳召下韓一良,朕想要和他談談。另外,給朕安排一下,今晚朕要在四夷館宴請東海巡閱府在京官吏及下屬各部首領,并讓**使節出來作陪…”
從揚州返回京城已經超過了一周時間,由于京城輿論大多聚焦在陜西的事務上,兩淮鹽引案的結案,在京城根本沒有掀起多大的風浪。這使得韓一良剛剛回京時的患得患失心情,開始慢慢的沉穩了下來。
如果說,一年多前他向皇帝上書談論大明官場**一事,還只是一逞口舌之快,其實他心里并沒有想過,要由自己來改變大明官場的習氣。他只是把這希望寄托在了皇帝身上,想讓這位新登基的皇帝陛下去改變大明官場的惡習而已。
韓一良之所以會這么想,是因為他覺得自己沒有這個能力去改變現實,也沒有勇氣去對抗大明龐大的官僚體系。但是他又憤懣于官場中**黑暗的行為,因此才鼓起勇氣對皇帝上了那封奏章。
在后世,像他這樣的人,往往會被稱之為憤青。如果當時崇禎看了他的奏章,便要求他作出解決官場**的方案來,也許他就要露怯而不知所措了。
不過崇禎并沒有這么做,而是設立了廉政公署這么一個衙門,然而讓他擔任了這個衙門的主官。如果說一年前的韓一良只能面對**的官場發表幾句不滿的論,那么在他獨立的處置了兩淮鹽引案之后,韓一良終于認識到,他對于官場的**現象,再也不是處于無能為力的處境了。
得到了皇帝的召見之后,帶著初步品嘗到兩淮鹽引案勝果,而感到躍躍欲試心情的韓一良,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從皇帝那里得到新的任務,來證明廉政公署存在的價值了。
帶著這種興奮心情的韓一良踏入了乾清宮上書房,看著坐在辦公桌后正在批閱文件的少年,他立刻恭敬的跪拜了下去,向崇禎行禮問安。
朱由檢放下了手上的文件,讓人給韓一良看座,然后聽他匯報了一陣,關于兩淮鹽引案的資料。對于兩淮鹽引案了解的差不多之后,朱由檢突然對著他問道:“通過這件案子,你可從中得到了些什么經驗教訓嗎?”
對于皇帝突然拋出的問題,韓一良只是稍稍楞了片刻,便有些惶恐的回道:“臣從中受益匪淺,如果沒有陛下的高瞻遠矚,精心布置,此案就不能如此干凈利落的了結…”
不待韓一良恭維的話語說完,朱由檢已經揮手打斷了他說道:“朕想聽的不是這個,朕想要讓你知道的是,沒有組織的幫助,光靠一個人單槍匹馬的莽撞,是無法改變大明官場的風氣的。張江陵、海剛峰沒能做到的事,朕和你也一樣做不到。
只有建立起一個專門應對糾正官場**的組織,把想要改變官場風氣的人員吸納入組織,然后以組織作為后盾,我們才能對抗那些**官吏組成的貪腐集團。朕以為,你經過了兩淮鹽引案的審訊之后,是應當能夠明白這個道理的。”
對于崇禎的話語,韓一良只能無以對,不過皇帝的話語倒也是點醒了,他在這件案子中原本有些模糊的感受。
朱由檢停頓了一會,看著韓一良一頭大汗的保持著沉默,不由笑著轉頭向王承恩吩咐道:“去給韓署長取一碗酸梅湯來,看這天氣把他熱的。”
韓一良趕緊起身道謝,朱由檢一邊示意他坐下,一邊開口說道:“今日找你過來,除了想要和你聊一聊兩淮鹽引案之外,其實朕還想吩咐你做一件事。”
韓一良趕緊坐直了身體,全神貫注的看著崇禎說道:“請陛下指示,臣一定會仔細的記下的。”
朱由檢思考了下,方才組織著語說道:“兩淮鹽引案也算是正式結案了,那些江南士紳現在也無力再翻這個案子了。這件案子的順利結案,總算是打響了廉政公署的名號,讓天下人知道,廉政公署并不是一個用來裝點門面的衙門。
但是,想要讓天下的貪官敬畏廉政公署,光憑這么一件案子是不足夠的。所以朕打算交給廉政公署辦第二件案子,朕希望,你們能夠將這件案子辦的和兩淮鹽引案一樣好。”
韓一良欠了欠身子問道:“還請陛下示下。”
朱由檢停頓了下便說道:“你回京城這些天,也應當知道朝廷正打算推行的配給制了。實施配給制的過程中,不管是向鄉村征購糧食、棉花也好;還是對北方各地城市人員分配票據,以出售平價的糧、布等生活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