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獻策想出的理由都被崇禎一一化解,他看著面前這盞皇帝親自為他倒的茶水,終于還是向皇帝屈服的說道:“陛下既然有命,臣自當竭盡全力,以報圣恩…”
就在宋獻策以為,自己這一去被權力邊緣化已經成為定局時,朱由檢卻起身招呼他走到一邊的墻邊,拉開了被絲綢帳幕掩蓋下的世界地圖,對他講述起了他將要去任職的英國及歐洲大陸。
朱由檢的手指在歐洲地圖上從東到西劃出了一道痕跡后說道:“現在的歐洲大陸上正發生著一場戰爭,這場戰爭起于歐歷1618年,也就是萬歷四十六年,直到今日也未能分出一個勝負來。
現在誰也不知道這場戰爭還要持續多久,但是歐洲大陸上幾乎有一半的土地和人口已經卷入了這場大戰。
按照我們手頭上收集的情報,這場歐洲大戰雖然名義上是一場宗教戰爭,是天主教聯盟對新教聯盟的信仰戰爭。但它同時還具有,國家之間的領土吞并及決定歐洲霸權誰屬的意義在內。
比如西班牙人和荷蘭人之間的戰爭,就具有收復故土,消滅荷蘭共和國的意思在內。而西班牙王國和神圣羅馬帝國支持德意志天主教諸侯向德意志新教諸侯進攻,又無疑具有哈布斯堡王朝想要吞并整個德意志地區,形成對法國的兩面夾擊,最終完成統一西歐的偉業的意義。
之前,朕給你送去的那些書籍你如果已經看過了的話,那么你認為歐洲的這場戰爭,對于大明的意義何在?”
宋獻策也是一陣慌亂,他可不知道皇帝送給他的那些書籍是這個意思,當初也是覺得**之外的歐洲和自己的未來無關,因此只是稍稍翻了幾頁而已。
不過好在他倒是頗有急智,聯想到這些日子來和那些銀行家及四海貿易公司的董事們的交談,他不由下意識的說道:“臣愚鈍,從書上看不出多少有用的東西。
但是臣以為,這場歐洲發生的大戰對于我大明來說,應該是有害的…”
一旦開了口,宋獻策反而鎮定了下來,說的也是越來越流利了,“…自我國開海以來,海外貿易不僅給朝廷帶來了大量的稅收,還給沿海百姓增加了不少收入。
最重要的是,我朝境內金銀礦藏不足,正是依賴于海外貿易的物資出口,才能從海外交換回大量的金銀等貴金屬,以此來滿足銀行發行紙幣的儲備金要求。
因此,現在任何導致海外貿易規模萎縮的事件,最后都會演變成影響到我國的財政狀況及百姓的安居樂業。
雖說我國已經盡量進口海外各種原物料,以確保海外各國有足夠支付我國出口貨物價值的手段。但事實上,海外入超的金銀貨幣依然是各國支付我國出口貨物價值的主要手段。
而這些金銀貴金屬的大宗,一是來自日本,一是來自美洲,一是來自歐洲。除了日本之外,后兩者其實是一體的,美洲的金銀礦藏現在都在西班牙和葡萄牙手中。
一個和平的歐洲,自然就能夠從我國進口更多的貨物。而一個征戰不休的歐洲,只會把大量的金銀貨幣留在本國備戰,這無疑就對我國的出口貿易造成了損害…”
朱由檢轉頭看向他,贊許的對他點了點頭說道:“這些書你倒是沒有白看。不錯,歐洲的這場戰爭持續下去,對于我國來說已經是壞處多過好處了。”
宋獻策還在思考,歐洲戰爭對于大明的好處時,崇禎已經直接點明道:“正是這場歐洲戰爭的爆發,所以才拖住了歐洲各國向海洋的探索,讓我大明有機會可以整合東亞及東南亞的勢力格局,從而向太平洋及印度洋發展。
所以朕說,歐洲的這場戰爭也不是沒有好處的。但是當它開始損害到大明的海外貿易出口時,這場戰爭也就該到了結束的時候。
雖然,大明同歐洲相隔**,對于這場戰爭其實插不上手。但是戰爭并不僅僅局限于軍事手段之內,政治、經濟同樣也能左右戰爭的結果。
朕希望你出使歐洲,就是希望你能夠采取外交和經濟上的手段,盡量的促使這場戰爭的結束。當然,我們作為外來者,朕也沒指望你能發揮多少作用,但是我們要確保戰爭的結果應當符合大明的利益。
這場戰爭的勝利者,只能是新教聯盟,歐洲大陸不需要一個統一西歐的帝國,世界也不需要,大明更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