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按照滿人的軍規,主帥若是戰死,他們這些護衛可一個都活不了。面對漢人擺好陣列的軍隊不戰,這可是連蒙古人都知道的事,他們這些打老了仗的滿人又怎么會不知道。
看著明軍這三排刺刀,最先沖擊的人馬肯定很難活命。普通的滿人騎兵死了也就算了,要是勞薩死在這里,他們這一仗就算打贏了也是得不償失。
數百米的路程,對沖鋒的騎兵來說不過半分多鐘的時間而已,待到勞薩察覺時,他已經無法再調整自己的沖鋒路線了,這令這位滿洲老將極為不滿,從明軍陣側沖過之后,他動用了馬鞭把擋路的親衛趕走,這才緩緩的停下了坐騎,向著后方張望去。
就在勞薩沖過明軍方陣的那一瞬間,他右側的部下已經直直的向著明軍方陣正面沖去了。雖然明軍的排槍打倒了最前方的十來騎,但是后方的清軍騎兵還是趁著明軍槍彈放盡的空間,硬生生的撞進了陣列中。
雖說蒙古馬并不高大,而滿人的騎兵也不是什么重騎兵,但是一匹馬加上騎兵的重量,也超過了半噸。
如果不是前頭最高速的排頭騎兵被明軍給打倒了,全速奔跑的騎兵基本上可以一次沖出一個缺口來。
至于現在么,被發狂的馬匹深深陷入在了明軍的陣列內,被七、八把刺刀深深的扎入了馬腹,運氣不好的明軍士兵則被馬匹最后掙扎時用馬蹄踩碎了頭骨或是肩膀,至于馬匹上的清軍騎士也摔下了馬,被明軍士兵用刺刀從沒有防護的脖子處刺死。
雖然這等不畏生死沖陣的騎兵不過三、四人,但是已經把明軍正面攪的一團混亂了,后方的清軍騎兵雖然放慢了速度,但是卻不斷的試圖擴大明軍陣列上的缺口,想要把明軍的陣列驅散。
也就在這個時候,從右側趕來的珠三所部也沖到了,剛剛騎兵沖擊明軍陣列的行動在右側又發生了一遍。在勞薩的眼中,這只明軍已經岌岌可危,只要再加一把勁,對方就要全面崩潰了。
他看了一眼耀州城下還在集結的明軍,終于下定了決心說道:“回頭,先把這只明軍徹底摧毀了,再去進攻城下的明軍。”
站在紅旗下的李佑一手拿著短火槍,一手拿著指揮刀,在陣內不停的發號施令著。不過他的命令開始難以傳遞出去了,兩面受敵的方陣,使得明軍士兵正開始失去組織,陷入到了各自為戰的困境之內。
而此時沖過方陣的那股騎兵再次調頭返回,看到這一場景,連李佑自己都差不多絕望了。而就在清軍正面的缺口越來越大,明軍士兵紛紛被清軍騎兵砍到時,一名明軍將士顯然殺紅了眼,在退到身后的火藥桶后,竟然不管不顧的裝上了導火索,點燃后抱著火藥桶沖進了缺口中的騎兵群里。
這名明軍士兵固然是尸骨無存,但是他身邊附近的騎兵也被炸倒了一片。在這樣激烈的戰斗中,英雄的出現總是能夠激發出自己這方的士氣的。
隨著這名普通士兵的自我犧牲,終于讓原本有些慌亂的明軍士兵恢復了勇氣,開始重整旗鼓和身邊的同伴們聯合起來共同對付面前的敵人。
看著自己的部下尚沒有放棄戰斗,李佑終于振奮了起來。他此時突然想起,自己還帶來了一批手雷,這種從地雷改變而來的手雷縮小了裝藥量,但還是足足有3斤重,因為難以投擲,原本是用來守備耀州城時使用的。
不過到了這個時候,已經不需要投擲的這么遠了,畢竟這些騎兵就和明軍糾纏在一起。于是他召集了身邊能找到的機動士兵,讓他們拿出這些手雷向這些清軍騎兵投擲甚至滾過去。
清軍最大的問題,還是沖擊明軍陣列的騎兵數量過少了,無法在第一時間突破明軍的陣列,畢竟像那些敢于決死沖鋒的滿人騎兵,在勞薩手下也是屬于絕對的精銳,這一仗實已對勞薩手中的部隊造成了極大的損失。
而勞薩本人繞過明軍方陣,也使得不少清軍騎兵失去了幾分拼命的心思,在戰斗中稍稍放緩了些攻擊,以更好的保護自己的性命。
當明軍士兵抱著火藥桶沖入騎兵群中后,清軍的士氣頓時為之一挫。此消彼長之下,之前清軍勇士沖殺出來的缺口,反倒是被明軍慢慢堵回去了。
當明軍士兵拿著碩大的手雷往清軍騎兵人群里丟去時,清軍這邊終于開始沮喪而向后方退去了。雖然明軍的空心方陣已經快要變成一個三角形了,但是明軍總算是守住了最后的機會,沒有出現全軍潰散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