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后金大汗帶著八旗主力離去,關于東路武納格所部被明軍挫敗的消息,漸漸在留守此地的蒙古諸部中傳播了開來。
原先有顧三臺和蘇納率領的一隊女真人坐鎮大營,因此雖然得到了武納格部失敗的消息,營中諸軍還只是議論關于什么時候退兵,并沒有擔心自己的安危。
但是當顧三臺和蘇納帶著女真人、科爾沁部人馬離去之后,留下的蒙古將士終于感到營中的氣氛有些異樣了起來。特別是昨日大汗再次調走了束不的和一半的36部人馬,使得營中的兵力降到了6000左右。
這讓留下的蒙古將士終于有些擔心起自己的安危起來了,畢竟對面明軍大營的人馬是越來越多了,而他們營中的兵馬卻越來越少。從后金汗主不斷調走營中的兵力,留下來的蒙古將士就已經有些三心二意了起來。
畢竟現在營中留下的蒙古將士,除了恩格德爾身邊數百蒙古左營人馬之外,剩下的都是新近歸附的蒙古各部人馬,特別是36部人馬更是第一次隨同后金軍隊出戰。
雖然恩格德爾是蒙古左營的固山額真,但是作為新敗之將,他在這些蒙古人中基本沒有什么威望。而這些蒙古左營將士除了一部分是駐扎在堡子寨的守軍外,還有一小半是上次石門之戰中逃亡的敗兵,因此本身就沒有多大的士氣。
至于新近歸附于后金國的那些蒙古附庸部族,本身對于后金國就沒有多少效忠之心。他們跟隨后金入關伐明,一是因為不想去攻打察哈爾部,二則是有劫掠明人財富的誘惑。
后金軍節節勝利的時候,分享了戰利品的蒙古附庸部族,對于后金的效忠之心自然也就緩緩上升了。而一旦遇到了眼下這種不利局面,后金軍又先行撤退了,這些蒙古附庸部族的心思也就開始混亂了。
在這種陌生的環境之中,他們如果被后金軍所拋下,大多數人都不覺得自己還能活著返回草原上。心存隱憂之下,原本還頗有士氣的這只軍隊,開始慢慢消極怠工了起來。最先表現出來的,便是將士們對于巡邏事務的懈怠。
恩格德爾發覺漸漸指揮不動附庸部族的人馬之后,不得不縮減了巡邏的工作,并派出了囊努克等嫡系擔任了巡邏任務。也正因為后金軍不斷的縮小巡邏范圍,才讓孫傳庭和盧象升等明軍將領偵查后覺得,后金主力并不在此地的影響。
守著營門的蒙古附庸將士正圍著火堆取暖時,便聽到遠處傳來了“敵襲”的喊聲。眾人轉頭看去,發覺半個時辰前外出巡邏的囊努克,正俯身于馬背上促馬向營門沖來,他口中還聲嘶力竭的警告著路途上的蒙古將士。
守門百戶看到囊努克和部下的神情,趕緊吩咐部下上前挪開門口的拒馬,好方便他們入營。囊努克不待守著營門的士兵完全抬開拒馬,就已經匆匆從拒馬之間的縫隙中穿了過去。
聽到了囊努克的匯報之后,恩格德爾臉色有些發青,就他手中現在的兵力,能夠抵擋住明軍一波沖鋒已經算是難得。如果讓明軍主力傾力來攻,他知道自己手中這只四分五裂的蒙古軍隊,是無法抵抗的。
率領關門36部剩余人馬的布爾哈圖臺吉和幾個蒙古附庸部族的首領,聽到了明軍進攻的消息之后,便迅速趕到了恩格德爾的大帳內,想要向他討個主意。
恩格德爾此時剛剛接到莽古爾泰給他的命令,吩咐他帶著剩下的軍隊于今晚或是明日凌晨撤往遵化大營。
對于明軍的突然進攻,他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明軍或許是得到了他們要撤退的消息,所以才沖上來撿便宜,撈取擊退敵軍的戰功來了。
不久前在戰場上逃過一次的恩格德爾,心里第一個反應便是帶著軍隊繼續撤退。不過看著布爾哈圖臺吉和其他幾位蒙古首領,他終于還是沒有直接把這話說出來。
稍稍同幾位首領商議了一下,恩格德爾就決定讓布爾哈圖臺吉和自己的弟弟莽果爾代各領一軍,上前擊退明人的騎兵。而他自己則坐鎮于大營之內,以防備明軍襲營。
將布爾哈圖和其他蒙古附庸部族首領趕出去進攻之后,恩格德爾才拉住弟弟說道:“你上了戰場可一定小心,實在不行就撤下來。我只要你們擋住一個時辰,我們就直接舍棄這里,去遵化和八旗大軍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