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晚其實也不晚。”夏米力估計是常在路上跑,笑道:“其實這個菜早就有了,對了,好像還是你們蜀中的廚子發明的。”
        “以前從烏市到伊犁、塔城、阿勒泰等地,必須經過縣,那個時候的路況不好,從烏市開車到沙灣都需要半天時間,司機們大多都要在那里歇一腳。于是縣的路兩邊就出現了不少專門給司機開的小飯館。”
        “其中一位蜀中師傅用能刺激開胃的干辣椒和青辣椒與雞肉同炒,再配上土豆、寬面等,深受大家歡迎,這個菜漸漸就傳開了。”
        “起先店家把菜名寫在一塊小黑板上,叫‘辣子炒雞’,后來一個叫李士林的廚師在公路邊開了一家叫‘滿朋閣’的飯店,他就特別擅長烹制辣子雞塊,在辣子炒雞里邊加了土豆和皮牙子進行了改良,大受好評。”
        “一次一群建筑公司的職工來吃辣子雞塊,覺得味道雖然很好,但分量卻有些不夠他們吃,看到李士林拿了只整雞從后堂出來,就要他把整只雞都給他們炒上。”
        “可是炒好后的雞塊卻沒有那么大的盤子裝,于是李士林就用盛拌面的盤子盛上了,再送了他們一份寬面塊。”
        “客人們吃得大呼過癮,要求以后都要弄成這樣的大盤,大盤雞的名聲這才傳開了。聽說前年還被沙灣杏花村大盤雞店的老板張某給注冊了品牌,引發了旁邊同樣開店的人不滿,紛紛也把自己的招牌換成‘大盤雞’三個字表示抗議。反倒讓這種用大盤子裝雞塊的做法傳了開來,現在縣城國道兩側,清一色的全是大盤雞餐館!”
        “難怪了,原來是這樣。”周至笑著夾起一塊雞塊:“我就感覺這道菜有點江湖菜的風格,原來和球溪鯰魚的做法相似。”
        “也是為過路的司機服務,也是用大盤裝盛,雖然食材和調料都是因地制宜,風味也是大相徑庭,但是思路卻是一模一樣的。”
        大青椒是救命的東西,因為一層厚厚的蠟皮,天然就具備保鮮和耐存儲兩項特性,而且維生素含量很高,堪稱蔬菜里邊的“維之王”,不管是外路調運過來的還是本地大棚里面種出來的,大盤雞里邊的青椒,都補充上了周至體內急需要的物質。
        一番調理加食補下來,周至又重新打開了胃口,開始品嘗其它美食。
        串在紅柳條上的烤肉,在端進蒸房的時候,烤肉上還在滋滋冒油,這里的羊肉用的是尼雅羊,吃著鹽堿灘涂上的藥草長大的,哪怕就是煮白水,只放一點毛毛鹽都很好吃,何況用上鹽、孜然粉、辣椒面,用紅柳碳烤熟,那滋味更是不一般。
        “這是用的羊羔?”周至嘴刁得不行,一下就嘗出來這道烤肉的鮮嫩程度和普通的烤串有些不一樣。
        老阿爾奎木笑道:“這是個小訣竅,烤肉中間撒上幾次香料水,這樣烤出來的肉更嫩更香。”
        “原來是這樣。”周至恍然大悟:“果然處處留心皆學問啊,我估計這一招,內地烤肉的沒幾個人知道。”
        “要更嫩的話,就得吃這個了,這個叫奎壘木卡瓦甫。”老阿爾奎木推薦另一道菜。
        奎壘木卡瓦甫非常具有特色,翻譯成漢語,大約應該叫做“羊肚包肉”。
        把切好的碎羊肉拌上調料,塞進羊肚子里面,再用羊腸子把羊肚子的口捆綁好,將羊肚子埋在火灰里烘炙,大約烤上三四個鐘頭,就可以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