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說好,于是周至說道:“道光十六年,何紹基考中了舉人,只要過了最后殿試的那關,就能夠成為進士了。”
        “他的進士卷子贏得了考官們的一致喝采,小伙子長得也不錯,書法更是精妙絕倫,所有人都認為應該將他定為狀元。”
        “就在這時,一個人提出了堅決的反對,這人是誰呢?卻是當時的一個大考官,叫卓秉恬。”
        “卓秉恬,能力很強,品行也清廉,后來還做到了武英殿大學士,官居一品。可就是這么一個人,卻堅決不同意大家給何紹基議定的名詞,還從何紹基的卷子里發現了兩個字——‘大行’。”
        “‘大行’在古代有指皇帝去世的意思,在卷子上寫這兩個字明顯是大忌諱。”
        “古人寫字都是豎著寫的,何紹基的試卷上,‘大’和‘行’分別在兩列上,只是恰巧排在了一行,結果卓秉恬就揪住這點死不放手。”
        “別的考官一開始也都笑他無理取鬧,但人家就認準了這個死理。”
        “然后考官們的想法就變了——你要是再跟他唱對臺戲,萬一真傳到皇上耳朵里,讓他有了什么想法,這樣的風險,值不值得為了何紹基去冒呢?”
        “當然不值得,所以最后別的考官也只好妥協。讓本該是鐵板釘釘的何狀元何紹基,給弄到了十名之后,連皇帝的面都見不著。”
        “那么,卓秉恬為什么一定要揪住何紹基不放呢?卻是因為幾十年前,何紹基的老爸開過的一句玩笑。”
        “當年卓秉恬剛到京城,以晚輩身份去拜訪何紹基的老爸何凌漢,何凌漢家里正有客人,就告訴他明天再來,還對客人開玩笑道:‘這個姓卓的是四川人,莫非是卓文君的后代?’”
        “卓文君是女性,如果卓秉恬是卓文君的后代,那就是在暗示卓秉恬的祖上乃是倒插門。”
        “這在古代是絕大的羞辱。”
        “就因為這么句話,讓卓秉恬從此在心里埋下了炸藥,現在碰上了何凌漢的兒子,炸藥終于引爆了。報應到了何紹基的頭上來。”
        “哎喲,剛剛我們還不該把那人說走!”一個阿姨就笑道:“該留著他聽聽這故事才好!”
        “就是,不留口德,子孫遭殃。”另一個大媽也表示同情:“看這小何,多倒霉?!”
        周至和江舒意聽著就覺得好笑,何紹基是清朝道光年的,在倆阿姨這里成小何了。
        “差不多了就散了吧。”剛剛替周至仗義執大爺笑呵呵地說道:“畢竟這里不是展覽館,博物館,影響太長的營業時間就不好了。”
        “爺爺原來是文物商店的人?”江舒意問道。
        “我早就退休了。”大爺笑著打開了柜臺,走到柜臺里邊:“現在是商店返聘售貨員。”
        “那正好了。”周至問道:“何紹基這對立軸對聯,還有沒有優惠啊?”
        文物商店和蜀都工美一樣,每一件東西前都放著一個價簽。
        不過按照周至的經驗,這是上限的價格,其實依然是可以講價的。
        老人看了周至一眼,還是將墻上的立軸取了下來:“年輕人應該還沒有工作吧?剛剛這是家學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