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這批玉料最終會滾成總價值四百億以上的奢侈玩意兒,這還是在沒有港人對其炒作的情況下自行發展出來的。
現在有了港島人的參與,甚至日韓兩國“儒家文化輻射區”的參與,和田玉的行情最終如何,想想都有些可怕。
等級和田玉會不會發展到跟頂級翡翠一樣,周至不好講,但周至很期待。
這個消息當然讓諸慶紅感到非常高興,工藝大師對于加工材料的追求可以說是最癡迷的,雖然很多大師都善于“化腐朽為神奇”,將一些材料上原來的瑕疵處理成為點睛之筆,但是還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這些瑕疵,本來也是附著在極品的材料之上的,這樣的瑕疵才值得大師花心思動手。
要是讓大師面對一堆爛材料,要求他們雕出精品來,那他們多半也只會搖頭說“朽木不可雕也”。
這八千公斤玉料周至想要全部吞下放到保險倉庫里,既做不到也不現實,中國這個龐大的人情社會,可以讓你提前得到政府開放廢礦山個人承包的消息,當然也可以讓你沒法吃獨食。
比如自治區工美公司,比如自治區玉雕廠,蘇州玉雕廠,這些和周至打過愉快交道的單位,用腳指頭想都會求過來的。
周至最多只能保證將最極品的那些玉料捏在手里,剩下的相當部分,還是只有通過夏米力散發出去,優先賣給合作伙伴們。
哪怕他明知道如xj工美和自治區玉雕廠的工藝其實不大配得上這些玉料未來的身價,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要是他主動告訴別人這批料子未來會成為克價幾千上萬的寶貝,所有人只會將他當成瘋子。
干脆搖搖頭甩開這些想法,和諸慶紅討論起當前的現實,怎么用送過去的櫻桃紅石料出貨的問題。
一句話說清楚柿子紅和櫻桃紅的區別,那就是柿子紅看上去像西紅柿,櫻桃紅就和它的名字一樣,像櫻桃。
相差在于兩者質地的“水頭”,也就是透明度。
諸慶紅還興奮地告訴周至,經過拋光之后的櫻桃紅料子,和水頭較好的翡翠一樣,存在“起膠”的效果。
很多透明的或者半透明的礦物晶體存在一個特性,它們并不是如水晶那樣純透明的,而是帶有一種“膠水”的感覺,雖然透明,但是帶有一種熒光或者膠質感,如果再明顯一些,甚至會形成貓眼和星芒。
不管是哪一種狀態,原因都是因為礦物內部存在微小的,肉眼不可見的微晶排列,這些微晶能夠改變光線入射礦料后的傳播路徑,反射到人眼中會發生不同的感受。
而這種感受非常重要,尤其是對帶有鮮艷底色的礦料,能夠起到一種“美化作用”,還能夠讓人更加清楚地分辨礦料表面的細節。
這樣的屬性有利也有弊,好處當然就是更顯雕工,也可以讓打磨出來的寶石或者雕件更加的美麗。
缺點就是會放大瑕疵,天然的原料很難有盡善盡美的,因此加工此類礦料,對礦料本身的要求就會非常高,如果是雕件,如何利用設計和手法“巧雕避裂”,將瑕疵處理到誰都看不出來,是每個工藝師的必修之路。
這類材料一般都價值不菲,對設計和工藝的要求也極高,也最能夠體現出“大師工”的非凡價值,兩者是相得益彰的關系。
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