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到了清晨卻是晴空萬里。
直到后半夜,老爺子才勉強入睡。
朱懷看到老爺子神情黯然的模樣,心中非常酸楚,但他不知道該如何安慰,只能默默地陪在老爺子身邊。
今天一大早,朱懷本不想打擾老爺子休息。
然而馬三寶告訴朱懷,說老人家早已離開很久了。
朱懷嘆了口氣,并未多說什么。
奏折能送到老爺子這里,就意味著皇宮里的皇帝以及許多人已經知道了這件事。
沐英是洪武皇帝的義子,沐王爺的去世是件大事,老爺子早早回去也是正常的反應。
朱懷抬頭看向雨后的天空,脖子上搭著一條毛巾,便出門沿著秦淮河邊跑步去了。
他每天的生活作息很有規律,早上很早就起床,跑一圈步,吃完早餐后再返回府邸。
當朱懷跑步時,就開始整理自己的思緒。
昨天在雨花縣的經歷給他帶來了很大的沖擊,也使他重新審視這個封建王朝。
此刻,各種歷史片段在他腦海中匯聚——比如范仲淹的改革、王安石的變法等等。
并不是說他們的改革策略有何不當,恰恰相反,他們提出的每一項國家政策對于大宋來說都是有益無害的。
可為何最后都失敗了呢?
朱懷經過今日所見所聞后,明白了范仲淹和王安石等人失敗的原因。
要改變國家的格局,就必須打破階級制度,但這根本是不可能實現的!
對于封建王朝而,徹底打破階級制度無疑是在摧毀皇權的公信力!
那就意味著沒有機會了嗎?
并非如此!
除了農業以外,找到另一條強國之路!
只要國家的政治體制不再單一依賴農耕,那么土地兼并的格局就可以被打破!
想要變革圖強,首先要觸動農業,但這顯然不是最佳選擇,原因在于豪紳大地主的反對力量實在太大,再加上那些頑固守舊的勢力,阻力難以估量。
然而要改變現狀,作為一個臣子,是沒有辦法做到的。
只有居于萬人之上的位置才行!
朱懷嘆了口氣,他對權力的渴望愈發強烈,每當看到國家的種種弊病,他就越發覺得自己可以改變這一切,可以讓大明朝這匹狼變得更加兇狠!
朱元璋回到了謹身殿,眾多臣子都已經在這里聚集,甚至連寧王也是被特意召來的。
"沐英已經離開了我們。”
朱元璋低聲告訴大家。
大殿里,官員們紛紛低頭默哀,盡管早有耳聞沐王爺身體狀況不佳,但此刻正式得知這個消息,他們仍然無法接受,畢竟沐王爺才四十多歲,正值壯年。
昨晚的那一場雨,仿佛就像是老爺子在哭泣一樣。
大家都知道老爺子與沐王爺之間的深厚感情,在短短幾個月內,接連失去了兩位至親,這對一個老人來說無疑是致命的打擊。
"皇上,請您務必保重龍體,節哀順變!”
大殿上,群臣齊聲說道。
朱元璋點點頭,臉上帶著悲傷的表情,他說:“我曾向沐英保證過,他去世后,尸首一定要送到應天府,安葬在皇后身邊。我不能食。”
于是他下令:“安排沐英的靈柩送往應天府,讓云南布政司陪同,立刻出發!”
“遵旨!”
群臣齊聲回應。
朱元璋看向眾人,目光停留在禮部尚書身上,慢慢地說道:“由你們禮部負責沐英的喪葬事宜。”
禮部尚書李原名走出隊列,答道:“臣遵旨。”
百官躬身退下,朱元璋留下寧王一人。
朱權安靜地站在原地,待所有人都離開后,他輕聲安慰:“父皇,您也要節哀啊!”
朱元璋看著寧王,點頭說:“到時候,你就替我去為你哥哥操辦喪事吧。”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