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懷打著油紙傘,在應天大街上昂首闊步地走著。
握傘的手不自主地緊繃起來,周圍的街景仿佛在悄無聲息地后退。
盡管藩王進京這件事與他關系不大,但朱懷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與永樂大帝之間的距離,內心不由得洶涌澎湃起來!
將來,他可能成為自己唯一的對手!雖然他對此感到遺憾,遺憾生在這個時代,沒能親眼目睹開創大明江山的洪武皇帝朱元璋,但他也知道,皇上常年深居皇宮,如同臥龍猛虎一般,并不會輕易離開。
然而朱棣不同,這是他第一次如此近距離地接觸古代帝王。
說不激動,那絕對是假的。
朱懷瞇起眼睛,慶幸自己能得到藍玉、解縉和鐵鉉的幫助,讓他們為自己充當眼睛和耳朵。
他熱切期盼著,期盼今夜永樂大帝的表現!他想看清朱棣到底是個怎樣的人,他渴望全面了解這位對手!
請你不要讓我失望,我知道,你肯定也不會讓我失望的!
朱懷的目光愈發堅定,凝望著前方模糊的人影、雨線以及未來的道路。
那么,未來將會是怎樣一番景象呢?
今天直到傍晚時分,朱元璋的那些兒子們仿佛事先商量好了似的,大多數都在臘月二十五這一天一起趕到了京城。
在謹身殿里,朱元璋坐在蒲團上,殿內空無一人,他搓著手笑道:“咱們的兒子們都回來了,這團圓的情景就像過年一樣,哈哈,哈哈!"
說著,老人家的笑容中開始夾雜著輕微的咳嗽聲。
盡管身體狀況日益衰弱,朱元璋對此還是有所察覺的。
然而,能夠看到兒子們平安歸來,他的內心比任何人都要歡喜、興奮。
畢竟這些都是他的親骨肉,曾經一同并肩作戰的孩子!
可是,笑了一會兒,老爺子臉上的笑容逐漸變得意味深長起來。
“孩子們長大了,都會使心眼兒了。各自的封地距離不同,有遠有近,竟然都能算準時間一起回來,跟我這個老頭子斗智呢,這些小子!"
罷了!
朱元璋雙眼瞇起,重新展現出虎一般的威嚴,站起來對外宣布:“我們出發吧!"
家宴設在永華殿內。
雖然名為家宴,但實際上又有其特殊之處。
因為今天朱元璋邀請的不僅限于兒子們,還包括朝廷里的功勛大臣。
大明朝的各個藩王帶著自家的孩子以及孩子的生母圍坐一桌。
女人們的臉上洋溢著笑容,年輕的藩王面帶對母親的關心,而孩子們則圍繞著桌子嬉笑玩耍。
此刻殿堂內的氣氛就如同尋常百姓家中舉辦流水席一般熱鬧溫馨。
盡管對于皇家來說,這樣的做法在禮節上可能并不合適,但此刻,它卻更能體現出骨肉團圓的意義。
朱元璋還未到場,這里就已經顯得比較隨性了。
朱棣的目光四處尋找,最后向寧王招手示意:“老十七,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