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見朱懷神色異常,默不作聲地側頭望了過去,看過之后,淡淡地說:“這類事情在我們這個朝廷里早已司空見慣,你是初次見到,自然會有憤慨之情。見多了,也就習以為常了。”
這句話雖平淡無奇,卻似乎攜帶著濃濃殺機撲向朱懷!
朱元璋手指有節奏地輕敲著桌案,淡然地道:“這些年,作為皇帝,我已經處決了太多這類人了,并非出于嗜血,而是不得不這么做。”
“這些家伙就是侵蝕國家的蛀蟲!正是他們在啃噬大明江山!不殺掉他們,朝廷的威信就無法樹立起來!”
老者的話語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冷漠和冷酷。
然而無論怎樣殺戮,都無法徹底根除這種情況的發生。
每當遭遇自然災害,總有些人只想著如何發災難財,卻從不去思考如何幫助百姓。
朱懷嘆了口氣,說道:“堵不如疏,一味的懲罰解決不了問題,必須找到一種約束機制來進行有效的管理。”
慢慢地,一個尚未成形的想法在朱懷心中醞釀。
朱元璋看著朱懷欲又止,便開口道:“你想說什么就說吧,有什么想法就講出來聽聽。”
朱懷點點頭,向朱元璋建議:“既然那些貪官污吏無論如何都殺不盡,那么是否可以嘗試提前進行預防呢?”
朱元璋對此產生了興趣,瞇起眼睛問:“具體說說,該如何提前預防呢?”
朱懷回答:“比如在都察院之外,另外設立一個機構,專門負責監督全國官吏的治理情況,肅清朝政風氣。”
朱元璋思索片刻,問:“具體怎么設置,又有何權限呢?”
朱懷解釋道:“都察院可以收集全國各地的信息,無論是重大的貪腐犯罪,還是小小的官吏作風問題,一旦發現就可以向上匯報。而新設置的機構,根據都察院上報的信息,進行進一步的探查、處理。”
這種設想類似于后世的廉政公署。
朱元璋接著問:“他們有權進行處置嗎?”
朱懷答道:“應當擁有這樣的權力,這樣才能有效地震懾地方官吏。”
朱元璋閉目深思,朱懷則謹慎地看著他,并補充道:“當然,這個部門并非輕易就能建立起來,還需要許多重要大臣共同協商決定。”
朱元璋突然睜開眼睛,按住手,贊同地說:“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