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懷欣喜若狂:“您也認同我的觀點嗎?”
朱元璋沒好氣地道:“我說的是你做得很好!敢想敢做,敢于創新,這是件好事,僵化保守的思想是要不得的,只會讓人退步。”
但他緊接著追問:“不過你所說的獨立于現有政府體系之外的衙門,是不是打算取代都察院?它們同樣具有執法權,是否意味著也要取代三法司呢?按照你的構想,這個衙門內部是不是還需要配備士兵用于抓捕事務呢?”
“常說宋朝滅亡于冗官之患,你提出的設立新衙門,也會使得朝廷官僚體制逐步擴大。”
“你經常提倡以史為鑒,那如果我們大明也開始效仿過去的做法,增設衙門,分散原有職責,短時間內或許看不到什么問題,但時間一長,官員之間互相推諉責任,養閑人吃空餉等問題就會逐漸滋生。對于這一點,你有沒有認真考慮過呢?”
朱元璋看似平靜地注視著朱懷,隨口引用宋朝歷史,犀利地剖析了當前國家體制的問題。
朱懷驚訝地張開了嘴巴:“這個問題……”
他之前確實沒有深入思考過。
正如他內心所想,很多事情在他看來都很合理,甚至在后世實踐中也被證明可行。
但是,放在大明朝的背景下,卻又與國家體制格格不入。
“我殺貪官自然是沒錯的,但即使如此,也不能盲目地一刀切。貪是可以的,但不能損害百姓的利益。廉潔官員和貪官污吏之間,我其實更傾向于后者。”
“啊?”
朱懷撓撓頭,疑惑地看著這位長輩。“你不是說最痛恨貪官嗎?”
朱元璋微笑著說:“可不一樣啊,我說的貪官,是指那些會做事的貪官,我們掌握了他們的短處,許多我們不愿意做的事情,就可以交給他們去做。”
“作為上位者,你需要考慮的是怎樣平衡權力。這個朝廷,并不是說非得清澈見底、沒有一絲雜質才是好的,恰恰相反,水稍微渾濁一些,你才能更好地掌控官吏。否則,一旦某一勢力過于強大,皇權還有什么威信可呢?”
朱懷聽完豁然開朗:“您說得確實有道理。”
朱元璋神情深沉地說:“大明朝的官員職位可是非常寶貴的,不能隨意設立。你應該讓那些讀書人明白,官員這個詞代表著權勢,是鯉魚躍龍門的機會,是人人爭搶的目標,所以不能輕易給予。”
朱懷立刻回答:“這樣一來,皇權將會變得更加至高無上!”
朱元璋大笑:“沒錯,就是這樣。我們要讓他們對皇權充滿敬畏,同時也要對官權保持同樣的敬畏之心。”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