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妙錦滿臉疑惑地看著朱懷:“不去教訓教訓他們嗎?”
朱懷笑著回答:“沒興趣,我們換個地方吧。"
徐妙錦點點頭,乖巧地說:“好的,那就走吧。"
她一邊說著,兩人便低頭竊竊私語地離開了。
徐增壽看得目瞪口呆,特別是看到五妹如此乖巧聽話的模樣,更是驚訝得合不攏嘴。
"二哥,這,這,這……”
徐膺緒臉色抽搐了一下:“我服了!"
然而這時,“等等!"
先前發話的那個翰林院庶吉士突然擺出了文人的傲氣:“聽您話中的意思,似乎是在羞辱我們?”
“沒錯!難道我們就不配與您探討學術問題嗎?”
“小兄弟,您的口氣未免也太大了吧!"
一群翰林院的文人士子擋住了朱懷的去路。
朱懷頗為無語,認真解釋道:“沒有,我沒有羞辱你們,你們誤會了。"
他真心搞不懂,這些文人的想象力和腦補能力是不是過于豐富了?你說他們厲害吧不行,非要逼著他承認大家都是一堆爛貨心里才舒坦?
“哼!"
其中一個翰林院士子質問道:“小兄弟剛才自稱甘拜下風,可知道這句話出自何處?”
“六國論的核心觀點是什么,為何六國會敗得那么慘?”
“貞觀之治真的是繼承了隋朝的財富嗎?”
“斧聲燭影之事能否證明趙二殺了皇帝?”
翰林院的文人們滔滔不絕,話題從戰國一下子跳到了北宋,貫穿千年歷史。
這些人本來就是負責修史的,此刻不免得意忘形地炫耀起自己的學問。
朱懷愣了一下,搖搖頭回答:“都不知道。"
聽了這話,翰林院的文人們頓時精神煥發。
"原來小兄弟不通歷史?這沒關系,剛才聽說你的詩詞造詣很高,不妨吟上一首,讓我們開開眼界?”
有人提議。
"誒,陸兄,別給他太大的壓力,否則別人會說我們欺負人,那可是丟人的事啊!"
另一位則連忙打圓場。
徐妙錦聽著感到既生氣又羞愧,狠狠地瞪了徐膺緒和徐增壽一眼,你們倆是不是做得太過分了?
徐增壽冷冷地回視徐妙錦,眼神示意就是要給她一點教訓!
朱懷面對這些不停啰嗦的文人,盡管心中厭煩,卻仍然盡力克制自己的情緒。
"我有一個朋友曾經教給我一首詞,我可以念給大家聽聽。"
朱懷禮貌地提出。
在這個情形下,若是之前的朱懷,或許早就開罵了。
然而現在,他選擇了保持克制,認為那樣做并無必要。
陸柯嘿嘿笑著回應:“沒必要這么大動干戈,我們是不會輕視任何人的,我們翰林院的人,這種基本修養還是有的。"
陸柯在洪武二十四年的春季科考中位列第二,以榜眼的身份進入了翰林院。
這科的狀元許觀并未前來,因此在這里,陸柯就是最受尊重的人。
先前徐增壽讓他們去教訓朱懷,其實就是對陸柯這位陸榜眼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