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朱懷負手步入,見到室內這群大儒時,他也頗感意外。
“你?”
黃子澄吞咽了一下口水,猶豫了一下才向劉三吾道:“劉夫子,今日宴會乃是一件極為莊重的事情,恐怕不宜邀請無關之人前來參加吧?”
孔訥站在旁邊,同樣驚愕不已,但他并未開口。
片刻之后,孔訥似有所悟,胡須微微顫抖。
難道那部《道德經》,又出自他手不成?
對于朱懷,孔訥不敢妄自尊大,也不敢過于放肆。
不僅是孔訥,翰林院這群人也仿佛如刺猬般緊張,見到朱懷,個個僵硬無比。
劉文善如何喪命,盡管他們尚未得到確切消息,但在每個人的心中,都已有了各自的判斷。
只因一句指責朱懷上梁不正下梁歪,就被朱元璋下令處決!
對于是否這個緣由,他們并無定論,然而除此之外,他們找不出劉文善遇害的其他可能性!
劉三吾困惑地看向黃子澄,問道:“何謂無關之人?”
旁人都不敢招惹朱懷,但黃子澄卻無所畏懼!
他正義凜然地指向朱懷,質問道:“此人豈非正是無關之人乎?”
劉三吾略感驚訝,隨即微笑著向黃子澄解釋:“黃夫子誤會了,對《道德經》的研習與闡述,實乃朱郎君所為。”
黃子澄陷入長久的沉默后,才勉強擠出話語:“劉夫子休得戲。”
朱懷看到黃子澄這般模樣,也懶得多費口舌,徑直走向主位落座。
他指向孔訥等翰林院中的一眾儒生,命令道:“諸位都坐下,站立無禮。”
剎那間,眾人竟然整齊劃一地遵命坐下。
黃子澄瞠目結舌,心中暗忖:
這群虛偽的士人,表面君子,實則佞臣!他們是否失去了理智?怎會如此畏縮?別人讓坐就坐?文人士子的骨氣何在?
劉三吾再次向黃子澄強調:“黃夫子勿疑,朱郎君確實對《道德經》進行了匯集注解。”
黃子澄滿臉驚愕,仿佛遭遇晴天霹靂。
他內心震動不已,難以置信:一個商人之子,竟能注解《道德經》?他識字讀書嗎?難道這其中與劉三吾有何不可告人的交易?
此刻,氣氛極為微妙尷尬。
唯有黃子澄等一群大儒,沉浸在無法接受的現實中。
而朱懷卻泰然自若,毫無尷尬之意。
席間佳肴豐富,有醉蟹、烤蝦、燉魚、燒雞等各種珍饈美饌。
“諸位,請用。”
朱懷舉筷,悠然自得地享用起來。
其他人則食不知味,內心極難接納這一現實。
在此之前,他們已在心中設想無數可能,甚至將蘇州府那位七旬大儒徐先生也納入猜想之內。
在他們看來,能夠深入詮釋圣賢學問者,必是飽經滄桑、洞察世間真理的曠世大儒。
然而朱懷是什么人?
分明是個乳臭未干的少年罷了!
孔訥等人盡管心存疑惑,卻都不敢表露,無人愿意因語不慎而觸怒朱懷。
黃子澄試圖通過眼神示意孔訥,但孔訥卻視而不見,只顧低頭用餐。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