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趾雖然已經被攻克,但如果不好好利用當地百姓的力量,他又如何建設這片土地,使其成為供應大明財富的重要來源呢?
要想穩定交趾,就必須先穩住當地百姓;要想穩住當地百姓,就得讓他們信任并熱愛新生政權,這就需要把各種法律法規政策落到實處。
"殿……朱郎賢!”
解縉差點就要脫口而出“殿下”二字。
顯然,朱懷已經完全展現出了一位雄主的氣質和發展趨勢,連平時木訥寡的鐵鉉都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起身抱拳向朱懷行了個禮,稱贊道:“朱郎賢!”
在朱懷的客廳里,當聽說朱懷打算把交趾建設成工商并重的城市時,解縉連忙出反對:“不行!”
“商人歷來只為利益考慮,假如交趾的百姓看到商業帶來的利潤,必定會放棄耕作,那樣的話,交趾豈不是如同空中樓閣,稍受沖擊就會崩塌?”
鐵鉉的性格比解縉更為沉穩,聽到朱懷的想法,也起身表達反對意見:“我贊同解大人的觀點。”
“退一步講,就算交趾的商業真的發展起來了,那里那么多人口對于糧食的需求肯定會增大,這樣一來,它就需要從大明內地大量進口糧食,豈不是反而拖累了大明內地的糧食生產?”
朱懷聽了,感到有點啞然。
“朝廷百姓的確看重‘根’這個字眼,但是更多的是,他們認為即使搬遷到別處也賺不了多少錢。”
“一旦交趾的商貿活動興盛起來,對糧食需求加大,會不會促使云貴一帶的百姓開始種植糧食呢?另外,交趾臨近海洋,當海外得知安南地區的糧食市場短缺,是否也會刺激海外貿易的發展?”
朱懷說完,解縉仔細思考一番,覺得朱懷說得似乎有些道理,卻又覺得不太對勁。
數千年的傳統觀念告訴他,大明唯有發展農業才是正途,若想工農并重,恐怕會打亂國家的根本秩序。
在歷史上,從來也沒有哪個朝代真正重視過商業的發展。
因此,朱懷關于交趾的基本戰略方針是對是錯,解縉一時也無法判斷清楚。
更重要的是,他知道治理交趾實際上蘊含著深層次的意義,是老一輩對朱懷即將執政的一次重大考驗。
因此,他仍覺得應該采取更為謹慎保守的方式,不能隨意冒進。
"這個……”
盡管解縉在某種程度上認同朱懷的觀點,但他仍然堅持道:“推行這樣的政策始終過于冒險,我還是傾向于選擇更加穩健的傳統路線。”
朱懷搖頭表示不同意:“如果我們不做出改變,我們的國家就永遠找不到一條通往富強的道路,并且,我的目光不僅局限于國內,單一在國內發展,經濟運行總是很緩慢。我需要把海外的財富——”
朱懷瞇起眼睛,語氣堅定而響亮地說:“全都搬到大明來!”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