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熱河駐軍出現了異動,應如何處置康熙又問玉柱。
玉柱裝作仔細琢磨的樣子,斟酌了一會兒,才說:可調直隸綠營,前往截擊。
說的很有道理,只是,康熙早就給隆科多去了密旨,命其提兵監視熱河的駐軍。
現在的難題是,托合齊若是有反意,只怕是已經帶兵進了宮,擁立太子胤礽了。
托合齊手握幾萬兵馬,這個時候的輕舉妄動,很容易損失巨大。
玉柱也很能體諒康熙的為難,不過,玉柱心里其實是有底的。
康熙多慮了!
托合齊是太子一黨,這肯定沒錯,但是,托合齊還沒膽子起兵謀反。
歷史上,和托合齊相關的,主要是托合齊會飲案。
也就是,托合齊在家里大擺宴席,結黨營私。
托合齊父子,伙同太子黨重要成員的鄂繕,借著會飲的名義,幫助太子胤礽緣結朋黨。
除了為繼續擴大太子胤礽的勢力和影響力,以確保其能夠順利繼承皇位而商討對策外,還秘密策劃了許多不可告人的陰謀。
不過,玉柱這畢竟是局外人的看法。
身在局中的康熙,肯定擔心托合齊利用兵權,擅行擁立之事。
而且,玉柱敢保證,以康熙的見識,應該明白,豐臺大營和八旗火器營,才是當務之急。
康熙淡淡的說:火器營,就在園子附近。略微漏了點口風。
果然如此,玉柱心里一片透亮,老皇帝現在是誰都不敢信任,必須藏著掖著的留下后手。
玉柱的心底里,十分的坦蕩。只要康熙不咽氣,他就是妥妥的純臣。
歷史上的隆科多,就是偽裝的純臣,順利的騙過了康熙。
玉柱心里有底,現在的康熙啥都知道,大局也盡在掌握之中。
說白了,康熙就是想從動蕩之中,篩選出誰忠誰奸,以便將來托付江山。
所以,玉柱始終不肯越過雷池半步。
康熙怎么吩咐,他就充分站在康熙的根本立場上,達成次優的執行效果。
這個節骨眼上,啥都知道的小聰明,遠不如裝傻充楞,更能贏得康熙的信任。
區區二十一歲的毛頭小子,太過于聰明了,嘿嘿,就要反被聰明誤了!
很快,老三、老四、老五和老七都到了。
康熙淡淡的吩咐道:叫他們進來吧。
人家父子之間要商量大事兒,玉柱不可能繼續待在這里,他便請求告退。
誰料,康熙擺了擺手,說:且候在一旁。
嗻。玉柱趕緊縮到了墻角,仿佛人形石雕一般,站得筆直,一動不動。
臣兒,恭請汗阿瑪圣安。老三他們一齊跪到了康熙的跟前。
康熙就把熱河駐軍異動,托合齊異動的情況,告訴給了兒子們。
玉柱豎起耳朵,閉緊嘴巴,默默的聽了半天。他很快意識到,康熙要動手了。
果然,分掌兩旗兵權的老五和老七,各自領了旨意,回去整頓掌握的本旗兵馬。
老三,被賦予了統領內務府包衣三旗兩營的重任。
等三個兒子都走了,就剩下了老四。
老四,朕派玉柱帶兵護著你,去宮里把胤礽請到朕這里來,順便想辦法,拿了托合齊。
康熙點了玉柱的名,玉柱趕緊跪下說:奴才領旨。
玉柱,有何條件快說吧,朕乏了!康熙其實把一切都安排妥當了,就等著看大家的表現。
玉柱的心里頗有些成就感,一直以來,他都喜歡在領了差使之后,和康熙討價還價。
現在,康熙顯然已經適應了玉柱的辦事風格。
回主子爺,奴才叩請撥下一營炮甲,交由雍親王親自指揮,以鎮壓可能的反抗。
玉柱的護軍營,即使是再強悍,再精銳,也經不起火炮的密集轟擊。
所以,玉柱肯定要把殘缺不全的兵種,先補齊了。
二戰的陸軍,講究的是步坦協同。如今的玉柱,最需要的是,步炮協同。
嗯,一營炮甲,怕是不夠啊這么著,火器營就全交給老四,你們一起配合著,把大事辦妥了。康熙這么一吩咐,玉柱的心里也就有了底,哪怕是托合齊真的起兵擁立了胤礽,也是必敗之局了。
別看玉柱手里只掌握著八百人,只要有火器營的強力支援,擊敗托合齊的主力,其實并不難。
近代的燧發槍兵,有了大量火炮的支援之后,托合齊掌握的以弓馬為主的舊式軍隊,就不夠看了。
這個是武器代差和組織紀律更嚴明的碾壓,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
玉柱集合了隊伍后,護送著懷揣了圣旨和大令的老四,浩浩蕩蕩的朝著京城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