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暢春園進內城,最近的一個門,其實是阜成門。
可是,老四領著大家,繞過了北邊的安定門,直奔東直門。
路上,老四問玉柱:如何行動,你可有章程
老四是什么人
熟透了的老政客,文能治國安邦,武能掌軍,他需要問誰的意見
玉柱毫不含糊的說:一軍無二帥。卑職只知道,聽您的吩咐即可,他非所知也。
在老四的跟前,玉柱從來不耍小聰明,一直是有一說一,有二是二。
此次行動,說白了,就是康熙對玉柱的一次大考。
考的絕不是帶兵能力,而是絕對的服從,也就是,是否忠誠可靠
若是玉柱耍弄小聰明的班門弄斧,處處喧賓奪主,不僅康熙不滿意,老四也肯定對他有看法了。
在強人的手底下當差,既要體現卓越的辦事能力,又不能聰明過了頭。
見玉柱乖順得很,一直板著臉的老四,忍不住露出了一絲笑紋。
玉柱說的一點沒錯,天無二日,國無二主,軍無二帥。
等會進城之后,你帶著火器營的二營炮甲,和本部兵馬,去擒了托合齊。我領兵進宮。老四這么一說,玉柱就明白了,老四其實是在送功勞給他,卻留下了麻煩。
去捉托合齊,看似兇險。實際上,不管過程中死傷了多少人,玉柱的所作所為,只有功,而無過。
進宮去控制太子胤礽呢,看似簡單,實際上,后續的事情,非常麻煩。
嗯,老四就是這樣的脾氣,玉柱越乖順聽話,他越要護短,舍不得讓玉柱吃虧。
相反,玉柱若是和老四頂著來,那就擎等著遭嫉恨吧!
八爺黨里,凡是被老四嫉恨的人,都沒有落著好下場。其中,老四最恨的就是老九,所以,老九死得最慘!
玉柱很了解老四的脾氣,所以,抱拳拱手道:王爺,卑職肩負保護您的重任,絕不離開您身旁半步。
功高莫過于護駕!
托合齊,算個碉!
玉柱一心以老四為重的態度,讓老四心里很滿意,他也不板著閻王臉了,輕聲笑道:表弟,你倒是個大明白人呀。
這話可不能接,玉柱只當沒聽見似的,故意裝著傻的忽略了。
嘿嘿,康熙給老三、老五和老七他們三個,安排的是啥差使老四又負責的是啥
再看不明白其中的玄機,玉柱不如找塊豆腐,干脆撞死得了!
關鍵時刻的站隊,要的就是個態度,要的就是至關重要的選擇。
很多人不懂這個道理,總是瞎咧咧的告訴大家兩個歪理:一是人家的爹厲害,二是拿錢就可以隨便買官了。
問題是,砸多少錢,可以從老四的手里買官錢,能買得到老四的信任么
不客氣的說,小官可以砸錢去買,也可以靠著厲害爹的庇佑。
真要飛黃騰達的青云直上,除了會站隊之外,好運氣也必不可少!
從神武門進宮之后,老四領著玉柱去了毓慶宮。
和一般人想象的不同,毓慶宮的門前,絲毫也沒有緊張的氣氛。
玉柱心里比誰都明白,太子還沒有準備好,根本不可能現在就動手。
所謂托合齊的異動,不過是老八的人,暗中動的手腳罷了。
至于,熱河駐軍的異動,嘿嘿,老四和老十三應該比誰都清楚。
玉柱揣著明白裝糊涂,奉老四的令,下令手下人,徹底的包圍了毓慶宮。
在毓慶宮的內書房里,太子胤礽看見老四和玉柱的時候,竟然沒有絲毫的驚訝。
等我寫完這幅字,可好太子胤礽顯然知道,老四和玉柱來者不善。
但是,胤礽不僅沒有慌亂,反而還有閑心繼續練字。
別的且不說了,單單是這份沉穩鎮定的功夫,就不同于一般人。
也是,胤礽畢竟當了三十幾年的太子了。就連被廢了復立,都搞過一次,胤礽也算是見過大風大浪了!
老四看了眼玉柱,玉柱卻只是站得筆直,壓根就沒有想插話的意思。
太子殿下,您別急,時間多的是。老四已經控制住了胤礽,也沒必要吃相太過難看了,便松了口。
只是,這一次,老四再未行君臣之禮了!
玉柱不動聲色的看著老四和太子之間的過招,心里想的卻是,下一任九門提督,康熙會選誰來擔任呢
若是隆科多回任,玉柱顯然就要外任,或是交出兵權了!
九門提督的兵權,才是天大的事!
(ps:重點來了,求賞月票!)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