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四,你小的時候,和老十五一樣的,就喜歡跟著孤的后頭,讓孤護著你們。太子胤礽慢條斯理的寫完了一頁字后,洗手,擦手,端起茶盞,開始和老四東扯西拉。
玉柱怕惹麻煩,不想聽這種皇家的秘辛,便沖老四打了個千,說:稟王爺,卑職想去外頭看看。
老四正有此意,便點了點頭,吩咐道:去吧。
玉柱很有規矩的又給胤礽行了禮,胤礽挑了挑眉,笑道:瞧瞧,我滿洲狀元郎的禮數,果然是好得很。
這話肯定是不能接的,玉柱起身后,倒退了幾步,這才轉身出了正殿的內書房。
在皇帝的身邊辦差,知道的越多,并不是一件好事,玉柱很明智的躲遠了。
出來之后,玉柱約束著部下們,遠離了內書房,確保都聽不見里頭的說話聲。
實際上,老四和老十五,和太子之間的瓜葛,是很深的。
老四,從出生起,就被抱離了德妃的身旁,養在了大佟佳貴妃的宮里。
很小的時候,老四就開始跟著太子混了,一直被太子引為心腹。
老十五,更是太子胤礽一手養大的弟弟,就和玉柱撫養八十九一樣的性質。
后來,老十五娶的嫡福晉,就是太子妃瓜爾佳氏的庶妹。
這么一來,太子和老十五,既是兄弟,又是連襟。
按照老四的吩咐,太子的女人,以及毓慶宮里的太監、嬤嬤、姑姑和宮女們,全都被趕到了偏殿之中。
沒辦法,太子將倒,他身邊的所有人,不可避免的要受到牽連。
只是,有部下來報,太子妃瓜爾佳氏請玉柱過去,說是有緊要的事兒。
玉柱心里有數,托合齊的會飲案后,到太子的二次被廢,還有一段時間。
太子未廢之時,依舊是太子。同理,太子妃也還是太子妃。
玉柱過去見了瓜爾佳氏,和往常一樣的恭敬,跪下行了大禮。
總管內務府大臣,臣玉柱,拜見太子妃娘娘,娘娘萬福金安。
沒辦法,康熙給太子和太子妃的待遇,實在是太高了。
即使是太子妃,也和皇后的待遇,只有一線之隔。
按照大清會典的規矩,拜見太子妃的禮儀,視同拜見副后皇貴妃。
唉,難為你了,都這個時候了,還記得禮數。太子妃嘆了口氣,發自內心的夸獎了玉柱。
回太子妃娘娘,這是臣的本分罷了。玉柱回答的四平八穩,不留下半點破綻。
玉總管,請您來,主要是,侍妾吳佳氏懷了身子。唉,再怎么說,她懷的也是天家血脈,還請玉總管幫著照應一二。太子妃破例用了敬語中的您。
咳,人在屋檐下,誰敢不低頭
瓜爾佳氏貴為皇太子妃,到了該求人的時候,也得低三下四的彎腰求人。
玉柱心里明白得很,托合齊會飲案,會拖很久,所以,他只是略作遲疑,便爽快的說:回太子妃娘娘,臣這便叫太醫來,命其就近伺候著,您看可好
太子妃深深的看了眼玉柱,在這個人人惟恐惹禍的時候,玉柱卻不避嫌疑的答應叫太醫來,已經算是大大的雪中送炭了。
唉,難怪太子殿下一直說你……沒等太子妃把話說完,玉柱趕緊輕咳了一聲,搶先行禮說,若是太子妃娘娘沒有別的吩咐,臣還有要務待辦。
在職權范圍內的照顧,是一回事兒。被說破了,又是另一回事了。
若是,太子妃的感激之語,叫康熙聽見了,徒惹猜疑,而無一利。
這又是何苦呢
有些事,可以做,卻不能說出來。說了,就失去了彼此的默契,不可不察。
大家心照不宣,即可!
等老四從內書房里出來,叫了玉柱過去,和他商量抓捕托合齊的大事。
在老四的跟前,不能喧賓奪主,又不能太無能了,反被老四看不起。
玉柱故作斟酌的樣子,考慮了一下,就建議說:王爺,以卑職之見,干脆叫個毓慶宮的首領太監,命其戴罪立功,去找托合齊,就說太子殿下召其進宮。
康熙不在紫禁城里的時候,一向是太子監國,以太子的名義,召托合齊進宮,名正順,也完全說得過去。
若是托合齊不敢進宮,那就坐實了逆賊的身份,只能采取武力的方式了。
老四略微一想,點點頭,很認同玉柱的建議。
因為,太子已經被控制了,托合齊也就失去了最重要的大義名分。
說白了,托合齊的位置,確實很重要。但是,若無皇權的加持,八旗兵們就不太可能跟著托合齊亂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