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的綠營兵,共有三鎮,即延綏鎮總兵、興漢鎮總兵和陜安鎮總兵。
這三個總兵官,都歸固原提督潘育龍管轄。
固原提督,就是陜西提督,乃是陜西全省的最高綠營長官,直接隸屬于陜甘總督年羹堯管轄。
然而,玉柱的官銜全稱是:巡撫陜西等處地方、贊理軍務、節制各鎮、兼理糧餉。
因未加提督軍務銜,所以,玉柱只能管到三個總兵官這一級,而無法節制固原提督。
偏偏,玉柱頭上的加銜,格外厲害。他是本朝第一個掛著兵部尚書銜和都察院左都御史銜的巡撫,這就有權節制固原提督潘育龍了。新筆趣閣
兵部尚書,又稱本兵。按照規矩,由滿洲旗人擔任的兵部尚書銜巡撫,天然具有節制陜西全省綠營兵的大權。
更要命的是,玉柱還是署理西安將軍。
按照大清的軍制,緊急情況下,八旗駐防將軍有絕對的權威調動本省的綠營兵。反過來,不管什么情況下,綠營提督都無法調動任何一個八旗小兵。
玉柱帶著三千新軍和三千火器營來的,手底下還有一萬八千多名精銳的八旗兵,以及直轄的三營撫標綠營兵三千多人,這就是小三萬人了。
雖然,掌握的總兵力遠不如年羹堯,但是,對于玉柱而已經足夠了。
別看年羹堯的手下有八萬多綠營兵,真正可以隨時調動的機動兵力,也就是不超過萬人而已。
而玉柱的手下,全是反應速度極快的機動兵馬,這就具有壓倒性的優勢了。
從戰略上講,這個時期的清準戰爭,主要集中在雪域地區。
因為,準噶爾人異常狡猾的偷襲了雪域,并殺死了拉藏汗。
玉柱心里有數,按照老皇帝的計劃,一旦雪域有事兒,肯定是分四川和青海兩個方向,對準噶爾人展開進攻。
年羹堯在西北的時間,比玉柱長得多,又是名正順的川陜總督,還是漢軍旗人。
只要是旗人,不分滿漢,都是老皇帝的自己人。
這么一來,到了戰時,大概率是年羹堯帶兵進青海。
由于,年羹堯公開和玉柱撕破了臉皮。未來的青海大戰,其后勤糧餉的運輸,老皇帝肯定不會讓玉柱插手。
萬一,玉柱暗中做點手腳,年羹堯就很可能死無葬身之地了。
這就是說,玉柱只需要把河南轉運至陜西的糧食,順利送進西寧的倉庫之后,也就算是完成了任務。
至于,糧食從西寧運輸到青海,再進雪域,應該都歸年羹堯說了算。
這種局面,其實甚合玉柱之意。
因為,玉柱比誰都清楚,策妄阿拉布坦派去進攻雪域的兵馬,其實是一支偏師而已,頂多也就是六千多人而已。
如果僅僅是陜西巡撫而已,玉柱也就沒啥念想了。
可問題是,玉柱還是署理西安將軍。
豈有駐防的滿洲將軍,坐視漢軍旗人立軍功之理
這就給了玉柱向老皇帝鬧騰的足夠理由了!
年羹堯不僅不是笨蛋,反而極其聰明。
在大街上和玉柱翻了臉之后,將來的西北大戰,玉柱就很難在后勤上,拖年羹堯的后腿了。
就在年羹堯積極整軍備戰之時,玉柱不動聲色的召見了撫標中軍的參將。
陜西巡撫的手下,有直屬的三營撫標中軍,為首的是個參將。
按照,總督主武事,巡撫主民事的慣例,川陜總督的手下,也有直屬的五營督標中軍,為首的是個副將。
也就是說,年羹堯的督標中軍,比玉柱的撫標中軍,多兩個營的綠營兵。
撫標中軍參將,標下羅龍文,叩見玉宮保。
罷了,勿須如此多禮。來人,看座,上茶。
嗻。
等羅龍文坐穩之后,玉柱就問他:不知羅大哥的屬下,有多少兵馬
見玉柱發了問,羅龍文趕緊起身,十分規矩的扎下千,恭敬的說:回宮保大人的話,標下的部下們,共分為左、中、右三營,總計有馬兵五百零三員,步軍一千三百零九員。
嗯,若有吃空餉的情事,現在說了,本爵部絕不降罪。若是故意隱瞞敷衍,一經查實,絕不輕饒。
要打仗了,玉柱肯定要摸清楚,他手頭掌握的真實兵力。
不然的話,派出三營兵馬出去剿匪,實際出動的僅有五百人,那就貽笑大方了呀!
玉柱久掌兵事,他心里明白的很,就算是老皇帝最看重的火器營里,也有吃空餉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