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怎么來了?”
是啊,皇后怎么來了,這是她該來的地方?群臣也是一臉疑惑,只是他們的疑惑和帝曦寧不同。
“臣妾見著皇上這么久還沒下朝,特來看看,聽說正在討論臣妾領兵去南海的事,臣妾更得過來了,怎么,此事有何不妥嗎?不知哪為大人有意見或是有什么建議?本宮親自來聽聽,也免得皇上傳達了,此事是本宮親自跟皇上請命的,并非皇上本意,皇上舍不得本宮去,但是本宮不得不去。”
瞧瞧這話說的,多囂張,多跋扈,多放肆,多…傲嬌。
群臣一時間都沒反應過來,再看,百里夕已經被帝曦寧牽著站在了御階之上,兩人并肩而立,那氣場…
“皇后娘娘,這是金鑾殿,您…來此多有不妥,還請娘娘離開。”
“是啊,皇上,這是亂了綱紀啊,請娘娘離開。”
“后宮不得干政,娘娘多有不妥,還請速速離去。”
等他們反應過來,一個個面紅耳赤大義凜然的諫。
百里夕處變不驚,平靜聽著看著不為所動,但是臉色不太好看。
“皇上,請讓皇后娘娘速速離開。”
有的臣子已經跪下了,尤其是禮部的,一個個激動不已,好像發生了什么天大的事,說話都帶了顫音。
帝曦寧見狀剛要開口,百里夕就拉了拉對方的手示意他不必做聲。
她來,不是為了讓他更為難,而是為他排憂解難。
“你們說完了?張大人,黎大人,向大人,本宮不過是一陣子不上這金鑾殿,你們是不是忘了,從前,本宮與們同朝議政有什么不妥嗎?怎么換了個身份,這地方本宮就來不得了?本宮當初退朝的時候說過什么,諸位都忘了嗎?”
“皇后娘娘此差矣,此前皇后娘娘是朝臣,而今皇后娘娘是后宮之主,是一國之母,自古以來,后宮不得干政就是鐵律,皇后娘娘自然不宜站在此處!還請娘娘速速離去莫要任性。”
說話的是禮部尚書黎炳添。
“黎大人,本宮是皇后不假,但本宮之前可是說過,如有朝一日,社稷有難,本宮還會上這金鑾殿,改管的照管,看來,本宮說的話大家都忘了,你們反對本宮去南海,理由是什么?只因為本宮是皇后,難道皇后就不能為國分憂?就沒資格替大啟盡忠?敢問這是什么道理?難道皇后就只能守著后宮,一個個張口就是后宮不得干政,本宮今日有句話正好問問諸位,古往今來,多少和親公主,她們遠嫁異鄉是為了什么?那時候,怎么沒人站出來指責他們是后宮女子不得參與政事,不得替國遠嫁?”
百里夕的一番話,讓一干臣子啞口無,這公主和親能和她領兵是一回事嗎?
“只因為本宮領兵會掌管兵權?還是旁的什么?當你們一個個在這兒為誰領兵去南海平亂的事爭得面紅耳赤的時候,又誰想過此刻南海的處境?有誰在意南海的百姓和現狀?有誰真正了解和試圖去了解造成南海此番境況的緣由?相信諸位大人都知道了,南海地方軍擁兵自重與水賊勾結占地為王叛離朝廷的事并非一兩天了,此事早在皇上登基之前就翻身,本宮再問你們,你們當中在朝時間長達五六年的不在少數,你們可知道一星半點的消息?你們一身朝服立身朝堂又為百姓和大啟做了什么?”
百里夕今日的話分外犀利,說得群臣無力反駁,且有些重,重到群臣都有些羞愧,但是一些硬茬還是死咬著什么禮數綱紀不放。
“皇后娘娘,不管怎么說,都沒有讓娘娘領兵去平亂的道理,咱們朝堂不是沒有武將,讓皇后娘娘去,豈不是貽笑大方。”
“好啊,不讓本宮去,你們說說誰去合適,說一個來聽聽,本宮看看他究竟怎么個合適。”
百里夕犀利看著群臣,氣勢這快拿捏的恰當好處,有種不怒而威的氣勢,與一旁的皇上不相上下,還有些霸氣側漏。
帝曦寧本想發火,此刻卻是一臉寵溺看著百里夕,心里想著,或許他早就該讓皇后來罵罵這些家伙了。
一時間又是啞口無。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