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撿官們只需舉子們脫下外衣外褲,再搜撿一番行李,確認并無夾帶后就放行了,并不讓考生感到被羞辱。
即便如此,考生們還是凍得厲害,待檢查完便趕緊將衣服套上。
搜檢結束,便由龍門入場,待驗票后,沈逾白領了考卷便對號入場。
號舍與鄉試號舍無異,進入其中,門便從外鎖上。
沈逾白早已習慣,先將兩塊木板擦洗干凈,寒風依舊能從門縫鉆進來。
他往門口釘了塊防風布,生起爐子,待號舍暖起來后方才開始看試卷。
第一題便是不違農時。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原文是: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
看到這題目,沈逾白便沉下心神。
鄉試雖已開始考察考生的策問,著重點還在四書五經與詩賦。會試卻對詩賦等不甚看重,而更重視策問、執政能力等。
一旦中了會試,便是貢生,而后續的殿試不會剝奪功名,也就是說,貢生最差也是庶進士,可直接委派官職,自是更看重執政能力。
此題要的必不是花團錦簇的文章,更需質樸。
思索至此,沈逾白便在草紙上落筆寫下破題:王者盡心于民事,道建而業斯隆焉。
寫完破題他并未停下,而是繼續后面所寫。
天氣嚴寒,若再如秋闈一般遇上下雨,他定然熬不了多久,不如趁著第一日精神正好,多做些文章。
一篇寫完,沈逾白將凍得有些僵的手放到小火爐邊烤了會兒,也讓自己休息片刻,邊將寫好的草紙放到一旁,再拿出第二題。
謄抄并不用費什么腦子,到后兩日精神不好時再謄抄也就是了。
雖有小火爐,可那點溫暖在嚴寒中實在過于微弱,便越發顯出寒氣逼人。
要不是身上穿著蘇錦定制的保暖囊衣囊褲,沈逾白怕是一天都撐不住。
即便如此,露在外面的手、脖子與臉也被凍得厲害。又因坐著不動,腳上哪怕穿著厚鞋子,依舊冰冷。
第二道題是所謂平天下·一節
此題出自《大學》,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兒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大意是:要使天下太平,根本在于先要治理好國家,這是什么道理呢是因為國君尊敬老人,百姓就會孝敬老人;國君敬重長者,百姓就會敬重長者;國君體恤救助孤兒,那么百姓也會照做。國君應當推己及人,成為道德標桿。
此題出現在會試,便極不簡單。
主考官出此題,究竟是規勸當今圣上,還是暗暗嘲諷
當即圣上為開元帝,登基不過五載,與文官集團的斗爭日趨激烈。
自古要么君強臣弱,要么臣強君弱。
而這斗爭的火星已經濺到會試,可見有多慘烈。
此題需慎之又慎,一個不小心,便會犯了忌諱,或得罪君父,或得罪文官集團。
無論哪種,都不是一個小小舉人能承受的。
沈逾白放下筆,往爐子里加了些炭。
爐子底下炭被燒得通紅,新加的炭雖還未燒著,卻也被烈火烘烤著,沒有可逃脫的。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