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ect id="bygrh"></delect>
  • <button id="bygrh"></button>
    <em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em>

  •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nav id="bygrh"></nav></label></div>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div>

          1.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續南明 > 第222章 漕運總督2

            第222章 漕運總督2

            他好讀史書,識見人,學術長于史事,歷史上,他就預知明朝將亡,認為大明朝要完,史公也獨木難支,最終辭了史相國歸里,得以免了揚州之難。

            他在史書上留下重重一筆的,卻是向時任南京兵部尚書的史可法獻上“借虜平寇”之策。

            姚康以唐朝平定黃巢事為題目著書立論,認為光有郭子儀、李光弼不夠,還必須借用李克用的沙陀兵,最終才會有中興之望,深深影響了決策者中的史可法、馬士英二人。

            他慣以一雙冷眼觀看時局,頗有種然物外的味道,史可法上任后,急需用人,求各地推薦賢良,有人薦了姚康,姚康初謝而不就。

            但史可法幾次三番,親上門拜訪,姚康感于情義,便入幕參贊軍機。

            此時二人進來,閻爾梅是個頗為爽朗的人,一進門就哈哈大笑。

            他揚著手中一封捷報道:“史公,大喜啊,哈哈哈哈,邳州那邊又傳來捷報,大破流賊三萬,斬二千。哈哈,未想這蘇成性、高岐鳳還是能打仗的人,那睢寧練總楊河,更是個驍勇之人。”

            “哦。”

            史可法也是神情一喜,就接過捷報細看,黝黑的臉上就滿是喜色:“流賊犯我淮安府,未想再次鎩羽而歸。記得那邳州睢寧,上次便送來捷報吧。大破流賊五千,斬一千三百。這才隔幾日,又有捷文傳來。”

            他并不懷疑這捷報的真實性,他久在地方,自然知道官兵難說,殺良冒功,屢見不鮮。

            但地方鄉勇,那可是各州縣官直領。

            這些地方的文官最懂明哲保身,若大捷的事有端倪,他們情愿不要這個功勞,也不會在捷報上署名。

            所以這捷報的真實性沒有九成也有八成,何況巡按御史還會下去查驗。

            然后與捷報同送上來的,還有睢寧知縣高岐鳳等聯署,說睢寧典史魏崑崗通賊被斬之詳情公文,史可法眉頭就是一皺,看后更怒不可遏,一掌拍到案上,憤怒道:“此些賊輩,真是罔顧皇恩!”

            公文乃睢寧整個官場聯名署說,那就不會有問題,畢竟這是朝廷命官,查驗事實,要分巡御使,按察司等合司驗明,沒有一個地方官會冒這個風險,而在此事上存在什么貓膩。

            那魏崑崗通賊便是無疑,這可是大明朝第一個通賊的文官啊。

            往日除了武人降賊,最多一些刁民饑民開城內應罷了,崇禎十四年正月吏胥倡亂,迎賊入城據之,就算是小吏,都引起整個大明的嘩然。

            眼下局勢已經敗壞如此,連文官都開始通賊了?

            此輩圣賢書讀到哪去了!

            史可法怒,閻爾梅、姚康只是默然,沉痛時局的敗壞。

            好在睢寧縣還是守住了,最后更兩次大捷,城池不失。

            史可法細看這公文,最后放到一邊,此事他會轉給巡按御史,大明律該怎么處置就怎么處置。

            然后他又拿起捷報細看,又看了兩遍,沉吟道:“看來這兩仗場,主要是這睢寧練總楊河在打。”

            他吩咐一個幕僚取來當地官員資料,上次大捷后,他就注意上邳州當地的官員,特別那睢寧練總楊河的資料更是齊備。

            看史公細看,閻爾梅說了一句:“這秀才不得了,能文能武,眼下這樣的年輕人不多了。”

            史可法臉上也露出笑容:“十七歲的生員,一路逃難,艱危重重,卻能匯集難民,編練鄉勇強軍。最后還剿滅周邊匪患,擔任練總后兩次大捷,我大明朝有此讀書種子……還有希望。”

            他說出最后一句話時,語氣中無比欣慰,自內心肺腑的欣慰。

            有感于大明官場的幕氣沉沉,他任督撫后,專門挑選年輕有為生員舉人擔任幕僚,果然氣象一新。

            事實他也沒用錯,歷史上的揚州之戰時,他麾下的幾十個年輕人幕僚,多隨之在大戰中殉國,或戰死或自盡。

            此時看到這年輕的練總,今年剛十九歲,卻有如此出眾才華,文武雙全,史可法就有一種內心的喜愛涌上心頭。

            他又看另一個公文,卻是邳州知州蘇成性舉薦,青山殘賊騷擾州境鄉里,睢寧練總楊河可為州練總事。

            他沉思道:“兩位先生怎么看?十九歲,便是七品散官待遇,可否會引人物議?”

            閻爾梅大聲道:“甘羅十二為使臣,這十九歲也不小了。史公到淮安后,便不拘一格降人才。這楊河能打會拼,雖然年輕,但戰功不斷,眼下更有兩次大捷打底,會有什么物議?況且只是散官罷了。”

            史可法仍然有些猶豫,他對楊河非常喜愛,但又擔心各方非議,而且這秀才年歲輕輕驟得高位,會否會得意忘形,變成一個好好的人才被捧殺夭折?

            他沉吟道:“或許,可待他明年再考功名,中得舉人甚或進士,就名正順。”

            閻爾梅嘆氣道:“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舉人進士哪那么好考?考不上怎么辦?”

            他語氣中,就有深深的感慨,他考了幾十年了,現在也只是舉人,他說道:“便是舉人,一般也為雜職官,我們淮安府四五十歲的舉人雜官還少么?不得進士,一樣讓人物議。”

            他知道史公有優柔寡斷的毛病,大聲勸道:“史公,當斷則斷,邳州事關漕運重地,當地匪賊騷擾,當立遣得力之士任之!這楊河打仗驍勇,還是文人,正是合適人選啊。”

            “邳州為漕運重地”幾個詞提醒了史可法,確實,此事拖不得,他道:“也罷,便……”

            站在旁邊一聲不響的姚康忽然道:“不但要用,此人還可大用!”

            看史可法等人看來,他淡淡道:“青山殘賊,不但騷擾邳州,亦騷擾海州境。當地雖有練總,但無用之極。不若讓這楊河任邳海練總,負責二境數縣內安靖剿匪事宜,想必那楊河得委重任,定感于史公大義,感恩戴德下,以后也定為公之所用!”

            史可法就是一愣,隨后就是搖頭。

            海州、贛榆、沭陽等地都是有練總的,雖與青山殘賊打過幾仗,損失慘重。

            但鄉兵本來就是各地方鄉勇,雖說也有跨界之事,甚至有跨省接任務的狀元軍沈坤,但物議甚大,而且當地有練總,卻安一個上去,恐怕各地的騷動就大了。

            各方面的協調也困難,他更必須考慮到當地州官縣官的感受。

            依他知道的,贛榆、沭陽二地,都是由當地主簿兼任練總,楊河上去了,這些人怎么辦?

            此事萬萬不可。

            姚康的提議被否,他作了一揖也就不語,心下卻是一嘆。

            他入史可法幕中雖不久,但卻看出史公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缺乏魄力,總想處處應付,八方妥貼,許多重大的問題上,更缺乏斷然決定的能力。

            只是古語說得好:“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世道的事,哪來那么多妥貼?

            都是有利便有弊,考慮了當地州縣官的感受,地方的騷動,但這施恩的機會卻被放過了。

            那楊河便是任了邳州練總,恐怕也會認為是知州蘇成性的舉薦功勞。

            史公這抬舉的恩義,可就少了。

            ……

            多謝“烏傷郡王”、“關中猛將”書友各一萬打賞,還有別的書友各類支持。在整理后面的細綱,歷史不好寫,各類要想的東西太多了。

            mm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delect id="bygrh"></delect>
          2. <button id="bygrh"></button>
            <em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em>

          3.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nav id="bygrh"></nav></label></div>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div>

                  1.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