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抬頭,那個軍大衣男人剛好轉彎,消失在視野里。
劉小寶拿著紅薯跑過來:“你快嘗嘗,我們自己種的,可甜了。”
這話讓時染想起來林牧,要是他在,應該會很開心。
她接過來,說了聲謝謝,又問:“小寶,咱們村子里有外來人嗎?”
“這窮鄉僻壤的,哪有什么外來人,”婆婆正好聽見這話,“這兒的人,不走都不錯了。”
她嘆了口氣,目光落在劉小寶身上,滿是憐惜心疼。
時染也垂了下眸子,小寶剛剛剝開一個熱乎乎的紅薯,咬了一口,燙的呲牙咧嘴。
“姐姐,你先別吃,冷冷,好燙!”
他嘴里呼著氣,因為太燙,話還有些含糊。
“你慢點。”婆婆無奈,語氣又很寵愛。
時染心軟了一下,只是對于小寶這樣的留守兒童,國家這些年雖然一直在努力發展經濟,可也難以避免。
很多人為了更好的生活,不得不背井離鄉。
她淡淡嘆口氣,也沒說什么。
跟著走到屋里,她又問:“斜對面那個男人,怎么沒出去打工呀?”
“這個人啊,”婆婆想了下,“是原本那戶人家的上門女婿,結婚沒一年媳婦意外死了,這人也沒走,又過兩年,岳父母也沒了,就留這么一個光棍漢,他就一直一個人守在這兒。”
“十來年了,哎,也是個可憐人。”婆婆嘆氣。
“那之前,這人是什么地方的啊?”
時染不放心,還是多問了一句。
婆婆也沒起疑:“他是那姑娘之前外出打工遇到的,據說這人是某個窮苦山區的,爹媽死了,出去打工,兩人有了感情,就回來結婚了,多少年前的事了,也不記得了。”
時染點點頭,想起在老宅遇到林巖的場景。
雖然和今天這男人走路姿勢有些像,但林巖不駝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