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摯晉爵國公,實封千戶,仍領安西大都護;李敢、張煥等將領各有擢升賞賜;陣亡將士撫恤、涼州義士獎賞,一一落實,條理清晰,恩威并重。眾臣山呼萬歲,心中卻各懷心思,尤其是聽到對涼州減免賦稅、撥付巨款重建時,部分掌管財政的老臣眉頭微不可察地蹙起。
緊接著,便是對洛州刺史王允貪墨一案的最終處置。
“經御史臺、刑部、大理寺三司會審,洛州刺史王允,貪贓枉法,苛政虐民,罪證確鑿。”秦明聲音冰冷,響徹大殿,“依《大乾律》,判:斬立決,家產抄沒,親族流放三千里。洛州府衙一應涉案官吏,視情節輕重,或斬或流或革職。即刻執行。”
旨意一下,滿朝寂靜。王允出身名門,黨羽眾多,此案牽連甚廣,陛下卻毫無轉圜余地,其決心可想而知。不少官員面色發白,冷汗浸濕了朝服。
隨后,秦明話鋒一轉,開始以極強的邏輯和精準的數據,質詢各部院政務。從漕運疏通進度到邊境軍糧儲備,從今科進士選拔到某地水患賑濟,問題犀利直接,直指核心,令主管官員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稍有含糊其辭或數據不清者,便是一頓嚴厲斥責,甚至當場罰俸降職。
朝會持續了近兩個時辰,氣氛壓抑得如同暴風雨前的海面。沒有歡呼,沒有爭論,只有皇帝冰冷的詢問與裁決,以及臣子們惶恐的應答與領命。
當最后一項議題——關于是否接受北境渾邪部擴大互市請求——被秦明以“邊市非兒戲,需固我邊防為先”為由斷然駁回后,朝會終于在一片死寂中結束。
百官躬身退出皇極殿,許多人只覺得雙腿發軟,后背濕透。皇帝陛下歸來,帶來的不是勝利的喜悅,而是比西境寒風更加凜冽的整肅之氣。
秦明回到暖閣,還未坐定,新任戶部尚書便急匆匆求見,面色焦慮。
“陛下,今歲各地夏稅收繳在即,然…西境減免賦稅,北境需增兵餉,南疆漕運整頓亦需巨款,國庫…國庫恐難支撐如此龐大開支…是否…是否可暫緩部分邊軍餉銀,或…或于江南加征‘平羌捐’以作彌補?”尚書聲音發顫,顯是鼓足了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