鏢局只負責走貨,這些糧送到衛成手里他要怎么安排是他的事,他說送去戶部,那就送唄。
鏢師押著糧食往戶部衙門去,邊上還有老百姓跟著走。姜蜜看著他們浩浩蕩蕩的走遠,走遠之后她轉身回府,按照鏢頭說的鏢師人數準備伙食。安排下去以后,她才有精力同自家人說說今兒個這出。
二老包括三個小的都在廳里了,姜蜜剛才說了許多話,有些口干,她端起涼茶喝了幾口舒服一些才道:“當初沒絕了毛蛋的寫書之路,如今竟換回福報來。想想看,相公他從沒在地方上任過職,哪有什么恩德施予鄉親?人家捐這些糧十有八九是想被毛蛋寫在書上,他那個書賣得好,看的人很多,寫上去能美名遠揚……這個動機雖然不純粹,捐出來的糧是實打實的,這些糧食是不能解決災情,但能幫更多的人活下來。毛蛋以前做的很多事我們不認可,這回他卻積了大德。”
姜蜜說完,全家把頭點得齊齊整整,老爺子可高興了,他之前覺得這孫子沒救了,這么看著雖然有些瑕疵,人還是要得。吳氏也難得說了大房一句好,肯定道這回事辦得不錯。
人在松陽縣城搞創作的毛蛋還不知道他得了這么許多好評,他做這個事動機其實也不純,就是拍他三叔馬屁來的。
他要寫東西,就需要知道更多關于衛成的故事,沒有故事他想辦法搞也要搞出來。
毛蛋給自家雙親做了個開始犯了許多錯誤但是知錯能改的設定,他都想好了,等寫到這里要重點渲染一番,讓看他書的人知道他們聽說北邊遭災之后全家都很擔心,立刻想到動員親戚湊糧食,邊湊邊買弄了好多車。毛蛋難得干一票,覺得這么些糧食送出去陣仗不夠,他腦袋瓜靈活,馬上想到可以用寫書來炒作,告訴別人回頭要仔細的寫上一筆……沖他這話,捐糧的就來了。
自家湊的買的是少數,后來捐的多,看著這么多糧食毛蛋心里就熱騰騰的,心道這回他總能得個好,同三叔之間的關系也能修復起來很多。
鏢局一并帶來的書信就是毛蛋寫的,他當然不會把這些內心戲寫上去。他那封書信寫得可質樸了,讓衛成收到以后給回個信,問他京城這邊具體是什么情況,人都好嗎?
他沒趕著邀功,信上傳達的是濃濃的關心,反而博了一番好感。
像衛成這樣的人,能想不到他這番舉動背后有深意?即便想到,也不覺得厭煩,還覺得毛蛋不錯,他至少有這個心,實實在在送了糧來,這些糧食的確能救不少人的命。
他還幫衛成搞出了大大的美名,戶部聽說有人來捐糧還不以為然,看到那陣仗,感動壞了。這時候又聽說了捐糧背后的故事——關于家鄉父老聽說北邊遭災之后第一時間湊糧來幫助通政使大人的故事——淚點低的聽著都要熱淚盈眶,當官的心系百姓,百姓感恩回饋,這故事講出來著實感人。
這回陣仗比之前免地租還要來得大,在京城儼然成了一段佳話,出去就能聽見有人說,不斷說。
同僚包括宮中貴人都聽說了,皇帝聽說之后還有些將信將疑,他感覺傳有水分,招來衛成問話。衛成將整個情況和捐糧的數目說了,皇上問他是春旱的時候寫過信回去嗎?怎么起的這事?
衛成有點不好意思,說:“事情不像外頭傳的那么美,帶頭的包括跟風捐糧的都有私心,他們藏著私心行了善舉,臣只不過給他們做了噱頭。”
皇帝問他何出此,衛成就給分析了一通,說他們捐糧背后藏的都是想流芳百世的心,毛蛋那書實在太出名了。
“那你侄子怎么會起這個意?按說即便地方上遭災難過的也不是官員。”
“皇上已經想到了,還用臣來說明?……早年臣與兩位兄長鬧得僵,現如今大房是侄兒當家,他想同臣修復關系,這些年一直都挺努力。”
有人捐糧皇帝心情好啊,說衛大順有點意思。
做人是不拘小節了一點,還是挺積德的。
堂堂九五之尊當然不可能去打賞毛蛋,他由著外頭吹捧通政使衛成,覺得豎起個榜樣來不壞,還趁熱打鐵御筆親題寫了塊牌匾,命人抬上大大方方送去衛家,那匾上是四個字:天賜賢臣。
皇帝本來想寫百官楷模來著,想著衛成這才是三品官,不合適,才換成后來這個。
御賜牌匾就是莫大的榮寵,題的還是這樣四個字,衛成稀里糊涂又風光了一把。同僚服氣了,這下真服氣了。春旱絕收遭災這些事和他通政司衙門都沒多大關系,勞心勞力的戶部尚書沒得句好話,風光落到衛成頭上。他不是天賜賢臣,他是氣運之子啊,壞事從來沾不上,有好事就少不了他。
百姓吹他吹上天了,皇上聽說之后也是一陣夸,同僚嫉妒得面目全非又有什么辦法?只能順勢吹捧,也就是臨睡前在心里罵罵他。
他衛成真不像是鄉下出身,那套路比勛貴之家精心養育出來的還多多了。
捐糧誰想不到呢?
施粥這種事自古以來就有人做,做的人多了收效總是有限,不像他,捐的還不是自家米糧,結果好處全是他的。甚至沒人說他假仁假義,為啥?因為這糧食是一方百姓湊上送來給他的,千里送糧就是佳話一段。
衛成看著掛在正廳的牌匾,再一次深刻的認識到大哥大嫂耽誤了毛蛋,衛毛蛋他可真是個人才。
這時候姜蜜在同婆婆吳氏商量,看信上講最先起意的是毛蛋跟她娘家兄弟狗子,兩家商量著湊了一些,怕不夠又回鄉去收了一些,回鄉的時候也得了部分捐贈……姜蜜想著尤其老家那邊的親戚都沒富到那地步,這個糧食白拿她嫌燙手,和吳氏商量著支幾百兩銀子出來,讓毛蛋和狗子合計著看怎么分一分。
吳氏在這種事情上一貫不含糊,聽姜蜜說完她就表示了支持,說支五百兩,送得少了不像那么回事。
婆媳二人商量好,姜蜜又把事情說給衛成聽了,衛成也覺得好。
他又親筆寫了封書信送回去以示感謝,同時在信上說明自家有的吃,告訴毛蛋他們那批糧食送去戶部捐給朝廷用作賑災了,并告訴他們這事已經傳遍京城,皇上都知道,贊揚了為此事出力的父老鄉親……
這封信是托鏢局的人順道帶回去的,毛蛋收到信,高興極了,心道這回事沒白做,能得到皇上以及自家三叔的夸贊,他這步算走對了。
至于一并送回來的五百兩銀子,毛蛋沒要,他給狗子那邊分了一半,余下的部分給二叔家和大叔公家分了分。
毛蛋他娘陳氏覺得這么分不對。
給姜家一半是應該的,那邊也是兩房人,給姜蜜面子都該分這么多去。衛家這頭跟著出力的就是二房和大叔公家,大叔公家反而出的多,二房當時說了許多酸話,大概是說老大發達了這種事應該由老大扛下來,人當官的能缺一口吃?非要送你自個兒買去啊,收什么收?……這么抱怨著李氏不情不愿的添了一點,添的那個數目陳氏都看不上。
幾十畝地種著,就給了那么一點,到頭來還要送他百多兩銀子,這也太便宜他們。
毛蛋勸了他娘:“三叔教會我一個道理,親戚可以虧待我們,我們不能虧待親戚,這樣我們才占理,甭管什么時候扯皮都能扯開嗓門說話,不用虛他。一百多兩是不少,對比咱們如今這家底,也不多,娘何必揪著不放?三叔把這事交給我辦,我得辦妥,他出了力咱得分他,至于他配不配拿那么許多鄉親們有眼睛看著,自有評斷,還用我們嘰歪?”
這話是毛蛋說的,陳氏就愿意聽,因為毛蛋是他這一房最出息最會掙錢的人,全家的好日子都從毛蛋來。
愿意聽是一回事,她還是忍不住抱怨了兩聲,毛蛋他目的達成了,心情好得很,才不管親娘說啥,高高興興給人分了錢。大叔公家和二房平分了二百五,姜家那邊也是。
姜大嫂還不肯收,直說不就一點糧嗎?怎么還讓侄女婿破費這么多?
狗子特地回來送錢的,讓收下,必須收下:“我姐跟姐夫看到糧食高興,覺得咱們心里惦記他。料想是借這次機會想貼補我們一點,可能怕我們送出去糧食多了自家不夠吃。”
“蜜娘就是太實心眼了,你給她一分好,她能還你十分。”
狗子也跟著點頭:“那可不,我姐就是人好,人好才能享這么多福。”
“咱們也是愣頭青,聽說遭災了就趕著湊糧,后來想想餓著誰也不會餓著當官的啊……”
狗子說他想過的,想過朝廷會發俸祿,是怕朝廷的米糧都拿去賑災了也周轉不過來,想著送一點心里踏實些,結果衛大順太能耐了,讓人捐了那么多。
看姐夫的回信好像挺高興的,他在信上提了好幾次,說是很大的功德,是善舉一件。
作者有話要說:ovo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