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07983第40章義不容辭
擾在陳其美和龍濟光為桂軍陣的遭遠程大口徑火炮猛烈囁舊心仲仲的時候,作為廣州攻防戰的另一個主角,廣東都督、廣州城防司令張人駿卻是眉開眼笑,差點就手舞足蹈了。
不容易啊,不容務啊,在桂軍和同盟會民軍的圍攻之下堅守到現在,他張都督恐怕也可以勉強算個名好了,而現在,海路援軍已經趕到廣州城下,那么,這場鬧得沸沸揚揚的“廣東事變。或許很快就會平息下來了。
此刻,張人駿正端坐于軍政府大堂之上,與幾名親信幕僚商議反擊的事情,海軍固然過來了,可是要想真正消滅那幫犯上作亂的叛軍,還得靠這陸軍,靠這廣州城里的粵軍。
不過在真正的發動反擊之前。張人駿還是決定等一等,因為他還不清楚那率領軍艦趕到廣州珠江江面的到底是哪位海軍將領,對方是否愿意配合粵軍的反擊行動,如果對方不愿意配合,那么,粵軍還是應以穩妥為上,堅壁清野,等待桂軍自行潰散,以免使粵軍實力進一步遭到
弱。
現在,張人駿和幕僚們都在等待,等待那去聯絡的人回來。
自從“廣東事變”以來,這廣州城基本上就被叛軍給圍了個水泄不通,除了南邊面朝珠江的一面之外。另外三面前被叛軍用炮火封鎖,只有南邊的交通還算暢通,也正因為有這個通道在,張人駿和他的幕僚們才得以鎮定自若的坐鎮廣州指揮作戰,一旦戰事不利,他們就可以從南城逃走,至于交通工具,就是一艘掛著英國旗的洋行小火輪,有那面英國旗,想來掛軍也不敢追擊,更不敢開火。
但是現在,既然中樞派來的海軍艦隊已到廣州城下,那么,張人駿不僅可以繼續坐鎮廣州指揮作戰。而且可以借此威懾城外的桂軍部隊,看看能不能迫使其中的一些部隊倒戈,以彌補粵軍在此次廣州之戰中的損失,穩固張人駿的粵督位子。
因此,張人駿剛才不僅派出了聯絡員去珠江與艦隊指揮官聯系,還派出了幾名能善辯的說客。去城外的桂軍陣地上策反一些意志薄弱的將領,這好處也是給足了的,艦隊指揮官那邊,是白銀五萬兩小桂軍那邊,按照官職大小,也是一萬兩到一千兩白銀不等,當然,這些錢不可能是張人駿都督自己掏腰包。這都是廣州借伸商民的“主動”孝敬,畢竟,這仗只要多打一天,城里的百姓就多蒙受一天的損失小前幾天的仗已經將繁華的西關商業區變成了廢墟,商人和百姓都不愿這仗再打下
了。
張人駿派去珠江江面聯絡艦隊指揮官的人就是他的幕僚王軒王君本,這位一舟被張人駿視為左膀右臂的文人做事到是一點也不拖沓,領了都督令,便帶了幾個都督府的衛兵,從城南的小東門出了城,趕去天字碼頭,從那里上了一艘漁船。徑往珠江主航道行去。
現在珠江正是秋汛時節,江水盈盈,江面上頗有幾艘軍艦,其中多數是英國、法國的小炮艦,與這些小炮艦一比,那兩艘駐泊在主航道上的大型軍艦就顯得格外惹眼。而那兩艘軍艦。正是中樞下令海軍部調遣過來協助平叛的軍艦,此刻。用艦上主炮猛轟廣州城外桂軍陣地的就是這兩艘軍艦。
這兩艘中國的軍艦都是巡洋艦。一艘“海深”一艘“海籌。”屬巡洋艦隊,編為第一分艦隊,艦隊司令是海軍少將程璧光。
程璧光,字恒啟,號玉堂。廣東香山縣人氏,其父曾在美洲、檀香山等地經商,程璧光十歲時父親病故,家道就此中落,生活無著小無奈之下,程璧光只能投奔姐夫陸云山。當時的陸云山正在清廷水師擔任管帶,在姐夫的推薦下,程璧光報考福州船政學堂,當年他年僅十四歲,從福州船政學卓畢業之后,程璧光歷任“超武元凱”等炮艦管帶,甲午戰爭爆發之前,程璧光是廣東水師“廣丙”號魚雷快船的管帶,不僅率艦參加了當年舉行的海軍校閱,而且也率艦參加了隨后爆發的中日大東溝海戰,并在戰斗中負傷。
威海衛之戰結束后,奉命向日本聯合艦隊遞交北洋水師投降書的人正是這個程璧光。
作為一位海軍高級軍官,再也沒有什么恥辱比得上向敵方海軍指揮官遞交投降書了,對此,程璧光一直耿耿于懷,甚至不惜走上反叛清廷之路,因為他認為,甲午一戰。海軍沒有戰敗,戰敗的是陸軍,是那個腐朽已極的滿清王朝。
程璧光是廣東香山人,而那位同盟會的創始人孫文也是廣東香工。人,兩人是同鄉,也正是因為這層關系,程璧光最終與那位孫先生搭上了線,并加入了孫先生的反清組織,不過聳時同盟會尚未成立,程璧光加入的是興中會,入會地點就是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