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中會本欲趁著甲午戰后的混亂在廣州發動一次反清起義,但是因為計劃泄露,起義半途而廢,面對的瘋狂撥捕。大批興中會員仇往國外,程璧炮岫盅到。毛門忙榔嶼,并在那里隱居下來。這一住就是小半年,后來李鴻章訪俄歸國,路過檳榔嶼,程璧光聽說老上司到來,急忙前往拜見,與李鴻章密議多時,兩人談了些什么沒人清楚,但是李鴻章回國之后,程璧光也回了國,清廷重建海軍,在李鴻章的推薦下,程璧光終于回到海軍,繼續服役,直到“戊申革命”爆發。
革命爆發的時候,程璧光在海軍部船政司供職,在這個位子上,他不可能在革命中有所作為。直到袁世凱上臺,大批撤換旗人艦長,程璧光這才得以接任“海籌”艦艦長之職,因此,對于袁世凱。他是很感激的。
袁世凱死后,程璧光對那位徐世昌大總統并不看好,當“海折”號巡洋艦在長江口宣布起義、倒向聯合陣線的時候,程璧光原本打算響應,奈何當時“海籌”號駐泊在南京,在劉冠雄的指揮下協助東南巡閱使孟恩遠彈壓地面,所以這響應起義之舉也就無從談起,直到國會彈劾總統案爆發,劉冠雄“海軍總長”的位置被湯鄉銘取代,這民國的巡洋艦隊才再次統一了軍令。而程璧光也因此被任命為第一分艦隊司令。
也正是這個原因,當“廣東事變”爆發之后,程璧光的第一分艦隊就成為了中樞平息廣東亂局的急先鋒,因為當時,第一分艦隊就在上海休整,而當時的“海深海籌”也正是巡洋艦隊里距離廣東最近的兩艘大型軍艦。
接到海軍部命令之后。程璧光不敢怠慢,補充給養之后立即率領“海碟”號和“海籌”號巡洋艦駛離黃浦江,兼程趕往廣東,為了避免被拖累速度,他特意將幾艘小型軍艦和炮艦留在了上海錨地,廣東海軍就幾艘小軍艦,即使落入叛軍掌握,也不會威脅到巡洋艦,這也是程璧光沒有多帶軍艦的另一個原因。
經過幾天全速航行,程璧光終于率領這支海軍部特遣艦隊趕到珠江廣州江面。并及時的投入了戰斗,用軍艦上的1田毫米主炮猛烈轟擊圍城叛軍陣地,迅速壓制住了他們的士氣。
“海深”號和“海籌。號是姊妹艦,兩艦武備基本相同,每艦各擁有1墜毫米的主炮三門,前二后一,兩艦共有1墜毫米主炮六門,但是由于炮位布置的緣故,此刻能夠發揮火力優勢的只有四門主炮,而且,這還是在艦身側對廣州城的情況下取得的火力配置。
就是利用這四門主炮。程璧光給予廣州城外的叛軍重大殺傷,并使其士氣低落到了極點。
說句實話。程璧光心里很清楚,此次發動叛亂的幕后主謀就是同盟會,雖然他從來就不是一個同盟會員,但是早年畢竟是加入過興中會,而興中會不僅是同盟會基本力量的主要來源之一,而且其領袖也是那位革命的先行者孫先生,有這樣一層關系在,程璧光完全有理由置身事外,甚至可以辭職。
但是程璧光沒有這么做。因為他心里同樣也很清楚,此次海軍部之所以派他先行率艦隊趕往廣州,完全走出于總統先生的堅持,至于總統為什么這樣做,程璧光也能猜出幾分,現在海軍里閱系力量太強,總統急需在海軍里平衡一下福建派的力量,程璧光是廣東人。自然不是閩系一派,他與當年甲午戰爭時駕船撞擊日艦“吉野”號的那世昌一樣,都是海軍里的少數派,一向屬于被孤立的一群人。
但是現在,總統已經流露出在海軍里削山頭的意思,那么。程璧光自然不會讓總統獨自作戰。當年的甲午戰爭,他也是親歷者,他很清楚,北洋水師里的派系斗爭對戰斗力的損害有多大,他不希望民國海軍重蹈覆轍,于是,他到廣東了,并且向昔日的革命同志開炮了。
程璧光是個務實的人。在他看來。既然滿清已被推翻,那么,似乎已沒有必要搞什么“二次革命。了,還是塌塌實實建設共和為好,現在上臺的本來就是革命派。總統本人更是立場堅定的革命黨人出身,如果是北洋在臺上,那么,程璧光說不定還會與同盟會并肩作戰,可是現在,哪里有革命黨給革命黨添亂的道理?所以,這發動“廣東事變”的陳其美、龍濟光等人就是叛亂分子,人人得而誅之,這與同盟會無關,與孫先生無關,只與國家利益有關。
對此,程璧光義不容辭,當然要站到中樞平叛的第一線。
現在,程璧光就站在旗艦“海籌”號上,指揮艦炮轟擊岸上目標,由于目前尚未與城內守軍取得聯系,因此,這炮彈基本上就落在目視距離之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誤傷。
不過,現在張人駿派王軒趕了過來,那么,或許很快。這海軍的大炮就可以向遠處延伸火力了。!~!
..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