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之間,死人船符文‘怨念過海,陰兵亂明’、佛門欲東渡的消息,經顧正臣之口,轟動了整個金陵。鎮國公親口說的,比任何小道消息都猛,金陵傳遍,更隨著四通八達的道路,將消息傳播至大江南北……
民間翹首以盼,在臘月六日,佛門準備就緒,以高僧智覺、良用為首,合計三十六位僧人,領受皇帝旨意,由禮官護送至龍江碼頭。
當著無數送行百姓的面,禮部尚書李原名作揖,道:“倭人賊性難改,嗜好殺戮,陛下深惡之。若非南征北伐方歇,朝廷必舉兵臨之。如今佛門東渡,是為化解倭人戾氣,度化災厄。”
“若能撫日本于平和,消戰亂于無形,也是一件大功德。朝廷盼念,萬望平安……”
智覺老僧行禮:“地藏接受了釋迦涅槃前的重托,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并立下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宏愿。我等愿微遵照大愿地藏之,救度苦難眾生永離痛苦……”
登船,汽笛聲拉響。
船入長江漸小,直至風光遮去蹤影。
江心。
一艘蘭舟之上,顧正臣目送著船只遠去,暗暗嘆了口氣。
如玘掐著佛珠,站在顧正臣身旁:“鎮國公不必這般神情,佛門為了弘揚佛法,從來都是敢舍身命之人,玄奘如此,鑒真如此,宗泐如此,我亦如此。”
顧正臣轉身走回船艙:“你們答應得太爽快了。”
如玘沒有否認。
這件事,佛門確實沒有猶豫,不僅答應得快,還在短時間內找到了合適的僧人。
佛門想的是,死人船的事傳播范圍很廣,許多百姓都聽聞了,那這件事的后續,若是有佛門在,而且還是散發著無盡佛光的那一種,那名望不就起來了?
至于東渡僧人——
他們是佛門中人,早已將身命許給了釋迦摩尼佛。
顧正臣坐了下來,看著眼前的棋盤,道:“該你落子了吧?”
如玘笑了,拿起白子點下:“鎮國公,我若是這般落子,你該如何應對?今日,你的心思有些亂,沒能守住最中心的這一片區域。”
顧正臣審視了一番,將黑子點在相對邊緣的位置上:“你看的是中心,我看的是四方。如玘,咱們不一樣……”
船靠岸。
顧正臣帶人離開。
朝廷已經封印了,這也就意味著,東征的事被推遠了,至少是明年開春。
顧正臣也只能等。
這件事,急切解決不了問題,火不夠大,人心不夠齊,最主要的是,財政是真的不夠。
另外,經過戰場檢驗的各類火器,也該改進了。
加特林雖然威力不凡,但總歸需要車載,推車也是車,若是能改為手提式,那就能更適應山地作戰了,還有喀秋莎,這玩意好用,動靜很大,但威力上還不夠大,單枚殺傷范圍與尋常火藥彈的差距沒拉開多少。
這可不行,需要改變彈珠安裝方式,看看能不能在一個火箭彈里填裝多個火焰彈,射程短一點沒關系,不追求一兩里路,只要在三百五十步開外就行,胖一點,粗一點也好。
還有熱氣球,這東西好用,也應該大量用,是不是應該弄一些小型化的熱氣球,單兵也可以……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