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墻東西看似只有一二里長,不過卻不是一個小工程。
城墻上,要建造瞭望塔、城樓等設施,頂部至少需要十多米寬。
而城墻底部,至少需要二十米寬了。
先期目標,并沒有規劃護城河,因此城墻高度也要達到二三十米高。
粗略一算,這樣的巨量工程,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夠興建完成的。
所幸的是,現在草原馬匪也沒來,慢慢興建就是了。
在動工之后,位于率賓河邊、東側小山坡的兩座瞭望樓,率先開建。
磚石、水泥,也率先朝著這兩處搬運。
即便是城墻沒有興建起來,這兩處瞭望樓也將作為城外的小碉堡,與東寧老城互成犄角之勢。
瞭望樓,占地半畝見方,儼然一座小城池了。
按照李信的設計,瞭望樓內部建設有倉庫、房舍、樓梯等設施,至少容納數百人的生活。
因此,瞭望樓的工程量也不小。
所幸的是,水泥已經燒制成功。
在地基挖掘成功之后,李信還專門吩咐人員,用大洛陽鏟隔一段距離掏一些深洞。
大洛陽鏟,也是李信吩咐城內鐵匠打制而成的。
在農村,挖掘地基,還是比較實用的。
地基深洞挖出來之后,準備好的木籠下到洞里面,攪拌均勻的混凝土,直接灌入進去。
城內鐵器較少,因此并沒有使用鋼筋,反而用柔韌性較好的樹條代替。
木筋混凝土,雖然比不了鋼筋混凝土,不過也將就著用。
畢竟,地基工程不止這些。
瞭望樓共有四十多個深洞,彼此之間還有深約半米的壕溝,也用木筋混凝土相連。
單單是地基工程,就耗費了四五天時間。
地基打好之后,李信采用框架結構。
在重要節點、柱子、梁,全部采用木筋混凝土。
為了保證牢固性,瞭望樓內部的柱子比較粗壯、密集。
其余部分,則用磚石結構壘砌。
磚混結構,雖然沒有鋼筋混凝土結實,不過目前來看也比夯土城墻好一些。
最大的好處,就是建造速度快。
時間緊迫。
物資也缺乏。
因此,這也是無奈之舉了。
在李信的指導之下,一位二十多歲的男子倒是學得挺快。
沒幾天,就成為了工地的技術工人。
而李信也吩咐喬俊成,成為了瞭望樓建設主管,負責瞭望樓的建設。
短短半個月時間,瞭望樓第一層建筑已經建設完畢,木筋混凝土也已經順利封頂。
李信、何朝軍等人,來到率賓河瞭望樓,站在頂部,臉上也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速度倒是挺快啊!”
李信忍不住夸獎道:“喬俊成,好好干,不要著急!
等到第一層穩固之后,再開始興建第二層。”
“殿下放心。”
喬俊成連忙點頭。
“第二層墻壁上,就要開瞭望口、射擊口了。”
李信拿著圖紙,開口說道:“到時候,我們將會在第二層、第三層、第四層上,從不同位置射擊。
這兩處瞭望樓建好之后,就將是東寧城北部最堅固的屏障。
喬俊成,任重道遠啊,好好干!”
“殿下放心,屬下自當謹記囑咐,不辱使命!”
喬俊成連忙抱拳回道。
……
這段時間,率賓河瞭望樓、東山瞭望樓,全部交由喬俊成負責主導。
城外的石灰石開采、研磨、木炭燒制、水泥燒制、磚石燒制等各項工作,都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就算是投入了數千人,水泥燒制依然趕不上瞭望樓建設使用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