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大水的消息,就如同是平靜的池塘丟下去的一塊大石頭一般,瞬間在整個京城引起了軒然大波。
短短兩天時間,來自江淮一帶的消息,如同紙片一般紛至沓來。
而傳來的消息,也一個比一個令人心寒。
淮河堤壩危急!
洪澤湖堤壩危急!
大江堤壩危急!
高郵湖堤壩危急!
聽著這一個又一個消息,李信眉頭也緊皺著。
從江淮地區到京城,即便是八百里加急,也要用一兩天時間才能到達。
這也意味著,現在聽到的消息,至少是一兩天以前的了。
也不知道,現如今的江淮那邊,局勢如何?
和江湖地區大雨不同的是,京城很熱。
夏季的京城,氣溫炎熱,整片天空萬里無云,火辣辣的太陽炙烤著大地,街頭巷尾的柳樹葉子,也蔫兒了,甚至還有一絲焦糊。
熱得李信坐在屋里,一動不動,也能夠出一身汗。
這幾天,統緒皇帝接連召見三省六部官員,商討如何應對江淮大水的局勢。
初步,也擬定了一套救濟策略。
從鄰近江淮一帶的江南、錢塘等省,調撥糧食,支援淮北一帶。
命令淮北受災各省府縣城,開倉放糧、開設粥場、救濟災民。
號召江淮各地在家的士紳,興辦義倉、施舍義粥。
另外,統緒皇帝也下令免去江淮地區受災百姓三年的賦稅!
一條條政策,八百里加急送往江淮各地。
然而,政策雖好,地方官員卻并不能嚴格執行。
甚至還有一些貪官污吏、士紳豪族,從中漁利,賺取國難財!
第二天,江淮地區再一次傳來消息。
洪澤湖決堤!
高郵湖決堤!
駱馬湖決堤!
三大湖泊決堤之后,洪水如同脫韁野馬、困獸出籠一般,肆無忌憚地在整個江淮地區的廣袤平原上肆虐著。
滔天巨浪,席卷著江淮地區的土地。
滔滔不絕的洪水,也吞噬著世代生存于此的百姓們。
一夜之間,成千上萬的百姓被洪水吞噬,更多的百姓則家園被毀、流離失所。
更不好的消息是,東臺縣縣令安插親信囤貨居奇,引起百姓眾怒。
東臺縣數千百姓舉起義旗,攻占縣城,殺死東臺縣令,開倉放糧。
這一個消息,更像是晴天霹靂一般,讓整個朝廷為之震動。
大水之后,災難頻發,難免會發生造反的事情。
然而,誰都沒有想到,造反來得這么快。
朝廷一方面調遣糧食賑濟災民,另一方面也從鄰近地方調集大軍,前往平叛。
對于朝廷的這道命令,所有官員都知道于事無補。
畢竟,臨近地區的大軍,想要前往災區之中的東臺縣,又怎么可能在十天半個月內到達。
等到大軍到了,恐怕東臺造反的百姓,就會影響到鄰近府縣了。
而更讓朝廷擔憂的是,江南、錢塘等地糧食,也不夠了。
在夏收之前,遭遇大水,正是青黃不接之時,市面上的糧食也大都是去年的。
再加上這段時間,北方大旱,從江南調撥了一部分糧食。
東寧省那邊,也在大肆采購糧食,運送到東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