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
李信平靜地點了點頭,道:“這段時間,江淮大水禍及九府六十四縣,再加上東臺叛亂,已經威脅到鄰近府縣。
整個江淮地區,情況急劇惡化。
而朝廷既要面對北方草原馬匪威脅,又要應對江淮大水帶來的后果,內憂外患,情況危急。
再加上開春之后,冀北大旱,朝廷錢糧已經捉襟見肘,又如何能夠在這么多地方支出呢?
沒有錢糧,自然解決不了江淮大水的危局。
因此,本王才上書父皇,以東寧城的錢糧來遷徙江淮流民,前往東寧屯墾。
一來,解決江淮大水帶來的流民問題,減輕叛亂影響。
二來,救濟江淮流民。
三來,也能夠用這些流民屯墾邊疆,抵御草原馬匪。
四來,也能夠減輕朝廷開支。
此乃一舉多得之事!”
“不錯不錯!”
聽著李信的話,在場的一眾官員紛紛點頭,稱贊信王殿下的計策高明。
就連統緒皇帝的臉上,也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他仿若是看到了一絲曙光,一絲解決江淮大水困局的可能性!
“信兒,好樣的!”
統緒皇帝豎起大拇指,贊嘆道:“若是我大乾國天下藩王,都能像信兒一樣就好了!
為國解憂,為國紓難,此心可嘉!
信兒,你這個奏疏,父皇準了!
有什么要求,盡管提出來,父皇一定鼎力支持!”
“多謝父皇!”
李信連忙拱手,道:“其實,遷徙流民,屯墾東寧,的確是一條好政策。
不過,江淮大水范圍極廣,難免有一些人從中作梗。
因此,兒臣希望父皇能夠下旨讓各地府縣官員,協助兒臣遷徙流民,最起碼不能阻攔流民遷徙。”
“這是自然。”
統緒皇帝點點頭,道:“即刻擬旨,吩咐江淮地區官員,不得阻攔流民遷徙一事。”
“多謝父皇隆恩!”
李信當即道謝。
而一旁的太子李銘,眼睛微瞇,心中仍舊思量著李信的做法。
遷徙流民,屯墾東寧。
這條計策,的確是出人意料啊!
不過,東寧有這么大的實力,養活這么多流民嗎?
不說是救濟流民了,就算是將這些人運送到東寧,單單路途之上的消耗,就不是小數目。
看來,信王這段時間在慶余商行中,賺了不少錢啊!
不行!
一定要將合作的事情,敲定了!
……
下朝之后,一眾官員紛紛稱贊信王仁慈。
而太子李銘也走到了李信身邊,笑瞇瞇地說道:“三弟果真仁慈啊!
不過這流民運輸,路途遙遠,消耗頗巨。
不知道三弟這錢糧準備一事,做得如何了?”
“還在籌備當中。”
李信拱手說道:“太子殿下,其實這件事情也需要仰仗皇兄的幫助。
若是沒有皇兄幫助,恐怕三弟我也做不了這么多事……”
“噢?”
太子李銘不禁笑了起來,問道:“三弟盡管直說,只要皇兄我能做到的,一定盡力支持。”
“皇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