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ect id="bygrh"></delect>
  • <button id="bygrh"></button>
    <em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em>

  •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nav id="bygrh"></nav></label></div>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div>

          1.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風起隴西 > 第一章 洪流與危機

            第一章 洪流與危機

            蜀漢建興九年,一月六日。魏雍州隴西地區,上邽城。

            陳恭皺著眉頭摸了摸胸口,最近他總覺得心中很不安。

            陳恭已經在隴西的土地上生活了十一年,這十一年里他就象是一粒其貌不揚的沙礫,不動聲色地隱藏在隴西太守府之中,扮演著一名平凡、低調的中層官吏。一直以來,這種生活都很平靜,但最近周圍環境開始有了一些不同以往的改變。這些變動很微妙,稍不留意就會被一個粗心的人忽略掉——而陳恭卻不會,出于一名間諜的直覺,他從風中嗅到一絲飄散在上邽城中的不祥味道。

            在過去一年里,陳恭身邊有數名太守府的同僚以不同的理由被逐一調走,而他自己的職務也因太守府官僚結構的數次微調而有所變動。這些變化都很合乎情理,每一項人事變動或機構調整都有充足的理由,沒什么可疑的地方。

            然而陳恭卻感覺到,每一次的變動似乎都讓他獲取情報的難度比以前增加了;這些彼此看似孤立的事件連綴在一起,仿佛在暗示幕后有什么人很小心、巧妙且不露痕跡地逐漸將他推離開核心情報領域。

            “也許大限的日子終于到了吧……”

            有時候陳恭也會如此不無悲觀地想。六年來,他目睹了許多次同伴因身份泄露而被捕——最近一次是“白帝”谷正的死亡——因此他早就已經有了覺悟。如果哪一天半夜突然有軍人敲他房間的門,并對他說“以皇帝筆下的名義,你被捕了”,他絲毫也不會覺得驚訝,也不會覺得遺憾。他的工作成果已經足夠豐碩了。

            作為魏隴西郡太守府主記,他只是個循規蹈矩的官吏;而作為蜀漢司聞曹的間諜,陳恭可以說是功勛卓著。過去的一年里,魏、蜀漢兩國先后發生過兩次規模較大的軍事沖突,蜀漢一勝一平。陳恭在其中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

            在建興八年的八月,一直處于戰略防御的魏國決定對蜀漢進行一次規模空前的反攻,根據大將軍曹真的設想,魏國十二萬大軍將分成四路,從西城、子午谷、斜谷以及祁山向漢中展開向心攻擊。

            這一作戰計劃在處于廷議階段時就被在鄴城活動的“赤帝”獲知,而陳恭也在隴西根據軍隊調動判斷出魏軍即將要有一次大的作戰。結果在曹真從長安起程之前,這份作戰計劃的要點摘要就被送到了諸葛丞相的案頭。早有準備的漢軍在成固、赤阪兩地嚴陣以待。結果適逢雨季,道路泥濘,魏軍在子午谷完全無法前進,被迫全線撤退。

            就在這時,陳恭敏銳地覺察到了魏軍因撤退而在隴西造成的暫時性真空,他在例行報告中指出:魏軍剛剛經歷過大規模行動,現在物資與士氣損耗都相當的大。如果能趁這一機會在雍州西部發動一次攻勢,疲憊不堪的隴西守軍將無力阻擋。

            這一意見最終得到了采納,諸葛丞相立刻派遣魏延對位于隴西西側的陽溪展開攻擊。負責隴西防務的雍州刺史郭淮與后將軍費曜得知以后,匆忙集結部隊前往救援。很不幸的是,他們起兵日期和具體部隊數量再一次泄露,陳恭將這些情報及時送到了魏延手里。

            魏延憑借情報上的優勢,在陽溪附近打了一場堪稱教科書式的伏擊戰,讓郭淮與費曜的救援軍團傷亡慘重。陽溪和居住在那里的諸羌部落盡歸蜀漢所有。這一役的失敗讓大部分羌族都倒向了蜀漢一側,曹魏在其后十幾年的時間里都一直被這一失敗所導致的民族問題而困擾。

            這對于蜀漢來說,這是一次值得慶賀的勝利;而對于陳恭來說,除了成就感還意味著其他一些東西。那一連串令人不安的人事調整與職務變動就是從陽溪戰役以后開始的,陳恭沒法不將這兩件事聯系到一起。他意識到可能有人已經嗅出了他的蹤跡。

            每次想到這里,陳恭就會想到間軍司馬郭剛那雙如鷹隼一般銳利的雙眼。這個年輕人絕不簡單,他到任隴西以后給陳恭的工作帶來了很多麻煩,甚至逼死了白帝。這么多次重大情報外泄,不可能不引起郭剛的注意。遲早這些巧合的片斷會被郭剛拼湊起來,那將會是陳恭的末日。

            位于南鄭的司聞曹對此也心知肚明,因此東曹掾姚柚、司聞司司丞陰輯以及隴西分司從事馬信都曾經表示,只要陳恭愿意,司聞曹可以立刻把他接回漢中。陳恭一直在猶豫,一方面沒有確鑿證據表明自己已經被懷疑,也許一切只是錯覺與巧合;另外一方面,諸葛丞相今后在隴西的軍事行動會很頻繁,他多留一日,就能給蜀漢的成功多添一分可能。

            于是他婉拒了這些關心,繼續留在了上邽。

            “文禮兄,你在想什么呢?”

            站在他旁邊的同僚孫令好奇地問道。陳恭趕緊把思緒收回來,淡淡地答道:“沒什么,昨天睡覺的時候可能受了點風寒。”

            “那可得小心。”孫令好心地提醒道,“下個月鄴城的巡閱使就要到了,這節骨眼上可不能有什么差池吶。”

            陳恭沖他做了一個放心的手勢,繼續朝前方看去。在他們兩個的眼前是堆積如山的青條石塊與未切割好的原木,幾十名工人在木石之間來回走動吆喝,滿載著貨物的馬車與牛車一輛接一輛地開進料場,發出巨大的隆隆聲。

            鑒于魏國近一年里在隴西地區遭受的一連串挫折,大將軍曹真決心從根本上鞏固這一個地區的防守力量。作為計劃的一部分,大量優質建筑材料從各地被調撥到上邽,用以鞏固祁山一線的城防。朝廷計劃于三月份派遣巡閱使前往隴西視察執行情況,雍州刺史郭淮希望在巡閱使到來之前能把工程做得好看一些,于是命令各地施工加班加點。這監工督促的職責,自然就壓在了太守府這些文吏身上了。

            每開進來一輛車,孫令就在竹簡上劃上一筆,他的竹片上已經密密麻麻地有幾十道黑線。劃到后來,他晃晃有些酸疼的手腕,對陳恭抱怨道:“咱們怎么也是清淡的讀書人,那個郭刺史居然把我們當成小吏一樣使喚,做這樣粗鄙之事,真是叫天下士人寒心。”

            陳恭好像沒聽見他在說話,頭也不抬地飛速登記著不斷增加的條石與原木庫存,過了半天才偏過頭對孫令說:“現在進入的車子數量有多少了?”

            “噢,我看看,總共是四十三輛,青石車二十輛,原木車二十三輛。”

            “城西乙段的施工預定今天晚上才會來提料,可照現在的運送速度,恐怕不到申時料場就會爆滿了。你能不能去一趟太守府?讓他們盡快通知下一批次的運隊把材料改卸到城西。省下來的車次也好盡早調去運砂土,那邊已經等的不耐煩了。”

            “可這跟規定不合吧?律令是說所有的石木都要通過這個料場登記,然后才能調撥。”孫令膽怯地說道,“若是認真追究起來,這可是侵吞物資的大罪阿。”

            “所以才要去太守府報備……算了,我自己去吧,你幫我看著點庫存容量,若是超過八成,就別讓他們往里運了。”

            陳恭說完站起身來,暗自搖了搖頭,這些“士人”平日里只會清談,一涉及到實務則束手無策。孫令前幾個月去了趟關中,回來以后對何晏、夏侯玄等清談名流崇拜的不得了,從此也開始放棄儒學,而迷起了老莊,整日里搖頭晃腦說些和現實一點也不上邊的東西。

            不過這對陳恭反而是件好事。有這么一個好清談的懶散同僚,他便可以接觸到更多的事務,獲得情報的機會也就更多。

            于是陳恭又囑咐了孫令兩句,叫人套了一輛馬車,上車直奔太守府。

            太守府在這個時間也是異常地繁忙,文吏與軍人進進出出,手里捧的不是文書就是虎符。陳恭跟守衛打了聲招呼,輕車熟路地邁進太守府內院。這里原本是上邽的縣治所,從格局和裝潢來看都顯得狹小寒磣,無法容納整個郡守的編制;所以許多功能部門都被剝離出去,如今在這里的只剩幾個核心部門而已。

            通往太守府度支曹的走廊很狹窄,當兩個人相向而行的話,必須要有一個人讓開才可以。在這種官僚世界里,通行的優先權自然是以官秩來決定的。一名穿著素袍的小吏恭敬地側過身去騰出空間,陳恭沖他略一點頭,徑直朝著走廊盡頭的木門走去。

            當他快接近木門的時候,門忽然吱呀一聲從里面被推開。然后陳恭看到郭剛出現在自己面前。

            其實第一眼陳恭根本沒有認出是郭剛,因為這個人今天破天荒地沒有穿戎裝,而是一身絳色便裝,這讓他的煞氣削減了不少,唯有那一雙銳利的眼神絲毫沒有變。看到最危險的敵人突然出現在自己面前,經驗老道的陳恭絲毫沒有把驚慌顯露在臉上,而是恭敬地把身子朝右側靠去,為郭剛讓出一條路來。

            郭剛高傲的眼神只在陳恭身上停留了一瞬間,然后他一不發地朝前走去,連謝也不謝,這名小小的主記看起來根本不值得他凝神關注——這也是陳恭所樂見的。等到郭剛與他擦肩而過,陳恭這才走過去邁進度支曹的房間,隨手把門關上。

            陳恭不是神仙,背后也沒有長眼睛;他不知道就在他關門的一剎那,原本一直朝前走去的郭剛猛然停止了腳步,扭過頭來向陳恭消失的房門投以冷冷的一瞥。這一瞥就象是西涼冬季的朔風一樣,寒冷、鋒利而且穿透力極強。

            在郭剛身后的人無法繼續移動,又不敢打擾這名間軍司馬,于是只能惶惑不安地站在原地。一直到郭剛把視線收回來,他們才慌忙躲到走廊一旁,給他讓出足夠的空間行走。郭剛毫不客氣地走出去,視線一直平視前方。

            在太守府門口,一匹輕裝的西涼駿馬與兩名侍衛正立在府前的幡桿前等候。一見郭剛走出來,其中一名侍衛迎了上去。

            郭剛一邊將皮制搭帶扣到馬匹上,一邊問那名侍衛:

            “最近監視有什么進展嗎?”

            “沒有。從開始監視到現在,陳主記沒有什么可疑的行動。”

            “他沒有和什么可疑的人接觸過?”

            “沒有,平時與他來往的都是太守府的同僚。”侍衛說到這里,遲疑了一下,說:“以小人的感覺,陳主記是蜀國間諜的可能性很低。”

            “這說明他也許是個老手。”郭剛一手扶住馬鞍,絲毫不為所動,“監視不能放松,等到我從穎川回來再做定論。”

            侍衛不再爭辯,兩個人各退兩步,抱拳齊聲道:“恭送郭大人。”郭剛翻身上馬,又叮囑了幾句,一揚鞭子,駿馬飛也似地絕塵而去。

            郭剛對陳恭的懷疑始于建興八年。那一年魏軍在軍事上的屢屢失利讓郭剛懷疑蜀軍是否掌握著什么王牌;當他的叔父郭淮在陽溪被伏擊而導致大敗以后,郭剛確信在上邽內部一定存在著一條向蜀國輸送情報的管道,這條管道的運作人很可能就是前年在搜捕“白帝”行動中逃脫的那名蜀國“夜梟”。

            于是郭剛在郭淮的支持下,進行了一次針對上邽的秘密排查。這一次排查的范圍涵蓋了整個軍方與文官系統,每一道公文的傳閱記錄、每一個可能泄密的環節、每一個可能接觸到資料的人員都被一絲不茍地檢驗了數遍。這項行動持續了兩個月,郭剛鎖定了五名有可能是“夜梟”的官員,然后將范圍縮小到三名,其中陳恭的名字在名單最頂端。

            郭剛發現,幾乎所有涉及到重大泄漏的情報都與陳恭之間有著直接、或者間接的聯系,這種聯系很模糊,孤立來看更象是一種巧合;但這種巧合反復出現,就不能不讓人懷疑這其中是否有著某種內在聯系了。

            在沒有確證的情況下,郭剛不能貿然對陳恭采取行動——兩年以來的磨練讓這名年輕人變得比以前審慎的多。于是他一邊派人對陳恭進行隱蔽性的監視,一邊不動聲色地把他隔離;不是以一種明顯的方式,而是通過數次微妙的人事調整逐漸剝奪他接觸機密文件的可能性。現階段他可不想讓這只夜梟覺察到鳥籠已經編織好了。

            郭剛發誓一定要把這只夜梟抓到,這是他的職責所在,也是為了替他所尊敬的叔父挽回名譽。

            現在郭剛還需要確認一件事:陳恭的身份背景。這就是他決定親自前往陳恭籍貫所在地穎川進行調查的目的。

            穎川郡位于中原腹地,擁有將近三萬戶人口,相當富庶,是曹魏重要的糧食產地,其賦稅也是支撐龐大軍事開銷的支柱之一。再加上魏國早期的智囊團成員比如荀彧、荀攸叔侄、戲志才、郭嘉等,均是穎川出身,這讓穎川郡與其他郡縣相比有了卓然不同的地位。

            根據陳恭的履歷,他出生于漢建安六年,出生地點是穎川郡的許縣。建安二十五年,十九歲的他隨父陳紀前往漢中。結果半路遭遇了山賊,隊伍中的同伴全部遇難,唯有年紀最小的他活了下來。后來他一直留在了隴西,因為讀過書,被天水太守府任命為書吏,從此一步一步升到現在主記的位置。

            郭剛在一月二十日抵達了穎川的治所許昌。陳恭是來自于穎川許昌的陳氏一族。陳姓在許昌是大姓,現任司空的陳群籍貫就是穎川許昌,與陳恭算是大同宗。不過陳恭的檔案上并沒有寫明自己是屬于哪一支——這是可以理解的,中原地區經歷了相當長時間的戰亂,漢時期的戶籍已經所剩無幾。

            他風塵仆仆地在太守府前下馬,向門衛通報了自己的身份。過不多時,一位官員迎了出來,這個人尖嘴瘦腮,兩撇短髭在鼻子下面呈八字,一顆不討人喜歡的黑痣掛在右眼下方。

            “郭大人是么?”

            在得到郭剛肯定的答復以后,那個人熱情地拱了拱手,自我介紹道“我是穎川太守府的門下循行韓升,字伯先,常太守派我來接待您。

            郭剛只是簡單地點了點頭,表情僵硬。這一半原因是他本身的個性使然,一半原因則是因為長途跋涉的關系。

            韓延見他一臉疲態,關切地問他要不要先去驛舍休息一下。郭剛擺擺手,表示先要去見太守。于是韓延吩咐兩名仆役牽走郭剛的坐騎,然后帶著他進入太守府。

            相比起隴西寒酸的太守府,穎川太守府可以算得上相當奢華了。其主體建筑底部光臺基就有將近一丈高,用大石砌成,上面還有凸起紋飾。臺基上的走廊邊緣都安有漢白玉欄桿。正廳開間有六個之多,屋頂是雙坡結構,有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看上去相當恢宏。

            兩個人在正廳里等候了片刻,一名侍衛跑過來通報說常太守駕到。然后就看到一個五十多歲、體態臃腫的官員步入正廳,他就是穎川太守常儼

            常儼進廳以后,雙手垂在肚子上,抬起眼皮先打量了郭剛一番,見他一身塵土,表情就變得不太好看。

            “你是從隴西來的?”

            常儼的語氣里充滿了輕蔑,對于穎川這樣中原大郡來說,隴西是一個偏僻落后而且缺乏教化的鄉下地方。

            “是,這里是協理文書,請您過目。”郭剛裝作沒有覺察到這種態度,起身立正,然后雙手把文書交給了常儼。

            常儼接過文書打開一看,先注意到了這份文書的簽發人是雍州刺史郭淮,連忙問道:“郭刺史是你……”

            “是叔父。”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delect id="bygrh"></delect>
          2. <button id="bygrh"></button>
            <em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em>

          3.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nav id="bygrh"></nav></label></div>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div>

                  1.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