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五寨堡的消息后,很多人從遠遠的地方趕來應募,希望能得到一口飯吃,最遠的更是從太原等地趕來。各地趕來的流民達到三千之多。把一個小小的五寨堡擠得滿滿的。
流民問題,早在大明初就存在,到了明朝中期時,流民已經是一個嚴重的問題。特別是萬歷時期,流民數量更是十分驚人,就連京師的附近,都盤踞著大量流民。
五寨堡嚴重缺乏人口,對這些流民,黃來福當然表示歡迎,不過有一個鐵律,就是這些流民必須編入五寨堡的軍戶戶籍,否則就不會雇傭他們。
而且在待遇方面,黃來福實行嚴格的等級制,軍戶和民戶待遇不同,新編入軍戶戶籍的丁口也和老軍戶們待遇不同。黃來福一向認為,公正的賞罰措施,不同的待遇等級,是激人們勞動積極性的一個良好有效措施。這樣的結果是,原來的五寨堡人自形成了一個嚴密的整體,每一個后來者,想要在五寨堡內生存展,都必須融入到這個整體來。
最后的結果是,原先五寨堡內有勞動能力的軍戶們基本上都編入了莊丁,就連婦女和老人們也有自己的活兒干,他們雖然不是壯勞力,但養雞養鴨,養豬養羊養牛,編織縫補,做飯洗衣做后勤等等,非常多的活,都少不了他們。
而且黃來福還有一系列的措施要展開呢,比如以后的各種加工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將來黃來福要養一只脫產的軍隊,都需要人口。所以說現在每一個五寨堡的人口,對黃來福來說,都非常珍貴。
※※※
時間回到公元1590年4月5日,清明節這天。
這天是放水節,春耕時節的正式開始,黃思豪,黃來福,何副千戶等人領著莊丁們在五寨堡第一農場的土谷祠中祭拜土谷神,舉行春耕禮。
眾人點上香火,宰雞祭拜,祈求神靈驅除邪惡,以保佑春耕順利。
各人的神情中,都充滿了虔誠與希望,黃來福希望秋季時大豐收,以實現自己的愿望。五寨堡眾人希望春耕順利,麥米滿倉,豐衣足食。渠源銳則希望黃來福大豐收,他好賺到滿滿的錢。
各人希望不同,但感情都是真誠的。
而這天中,不止五寨堡,就是大明各地,不論是民間,還是官方,都要舉行春耕禮。就連皇家,在這天中,也在農壇附近舉行了親耕儀式。
這儀式開始時,是由2個官員牽牛,2名耆老扶犁,其他被指定的農民則攜帶各種農具。又有優伶扮為村男村婦,高唱太平歌。然后皇帝本人扶著雕有行龍的犁,左手執鞭,右手持犁,在兩名耆老的攙扶下在田里步行3次,完成了親耕的儀式。
萬歷帝還在三月、四月時敕諭天下,說與百姓:“目今土脈潤澤,務要趁時耕種,不要懶惰。”
眾人的愿望都很好,特別是靠天吃飯的小老百姓們,但現實卻往往很不好。
今年是萬歷18年,不過和往年一樣,去年入冬以來,北方各地就普遍缺少雨雪,到了今年的四月初春耕時,又是亢旱嚴重,不少地方河流見底,井中無水可吸。
北方的民眾都深深為此焦慮,萬歷帝也帶領群臣,舉行了祈雨儀式,可惜老天爺不給面子,各地還是一樣干旱依舊,無水灌溉。
不過這個情況在五寨堡內卻是不存在。
不說黃家大田莊,五寨堡內的各個農場中,靠近河流的,有黃來福大水車,可將河水吸往十幾米高的地方,就是田地離河岸十米,也不會缺水灌溉。不靠近河邊的,有深水灌井,畜力水車。也可將井水從十幾米深的地底引上,同樣不會少了水源灌溉。
往年這個時候,五寨堡眾人在老天爺不開眼時,各人只得相對流淚,但現在有這些灌溉工具,各處田地卻是無缺水之憂,眾人都是心情振奮,人人在心底感謝黃來福。
※※※
(明天就是除夕夜了,老牛在這里祝大家新年快樂,合家幸福,萬事如意。^_^)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