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四日時,他正在代州,得到戶部尚書王遴的急令,讓他前往五寨堡調查屯糧之事,文書上說,戶部得到消息,說是鎮西衛五寨堡千戶所今年極有可能大豐收,產糧數十萬石,讓他到五寨堡核實,是否有這個事情。
看了文書后,張文保有些不以為然,他是怎么也不相信,區區一個苦寒的邊鎮軍堡,能產糧這么多石,他主管山西鎮糧餉的放,自然知道,山西鎮一鎮馬步官軍五萬多人,一年的軍餉不過二十二萬三千多兩銀,依戶部尚書王遴的話。這五寨堡今年產糧已達43萬石,似乎還有余力,難道說。那個叫什么五寨堡地一個千戶軍堡。以區區一堡之力。就可以養活整個山西鎮的軍兵不成?這真是一個笑話。
懷著這樣的心情,張文保帶著幾個小吏家人,往五寨堡而來,他走地是從代州到寧武,又從寧武到五寨堡地路線。一路而來,道路上地情況和張文保估計不差,城鎮還好,農村普遍災荒,特別是進入寧武關后。更到處是逃荒的流民,或往太原方向,或往五寨堡方向而去。
經過一個個軍堡時,也是冷冷清清。營兵們還好些,一些軍戶們則是個個衣衫襤褸,無精打采的樣子,他們的家小,也是個個衣不蔽體,臉上神情麻木。
不過從寧武到神池口,神池口到義井屯堡。進入五寨堡路面時。張文保則是大吃一驚。只見路的兩面,到處是連綿的麥田。連綿的麥田中,有幾個頗為熱鬧的村鎮,和自己一路看過來的農村破產情況,真是形成了鮮明地對比,顯然出五寨堡如沒受過大旱災的影響似的。他仔細地觀察,他看到,在進出農場的各個路口中,是最熱鬧地地方,周圍形成了一個個類似小集市的地方,小集市里,攤販眾多,而買賣的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這些人中,有五寨堡當地人,也有往五寨堡而來的流民們。當然,要區分是五寨堡本地人,還是外地的流民們,還是很容易的。一般來說,五寨堡的當地人都是個個臉上紅潤,有著營養地光澤,而外地地流民們,則是個個臉有菜色,衣衫襤褸,神情疲憊憔悴的樣子。
張文保總感覺這些村鎮比較奇怪,因為這些地方象軍堡而多過象民堡,一問,才知道這些村鎮原來是五寨堡地各個農場。
“農場?”張文保心想:“莫不是和莊園類似的田莊?聽當地土人的語,這些農場都是五寨堡的屯田,沒想到五寨堡一個軍堡,屯墾竟屯到離堡這么遠的地方來。”
他心中顫動:“還有,觀田地中的情形,確實是有過大豐收的樣子,難道說,戶部文書上說的,五寨堡今年曾大豐收,產糧數十萬石,那是真的?”
張文保主管糧餉,自然是對農田有一定的了解,不說從當地農場的熱鬧情形,就是從路旁的各麥田中的情況,也可以看出這些田地中曾所獲得過大豐收。
張文保敏銳地注意到,這些地中有一種自己所沒見過的深井灌井,在一些水源略為充足的地方,還有一種叫什么黃來福手壓機井,二者都可以將水從地下提取上來。問過當地人,據說這手壓機井是千戶大人所明的,還有這種深水灌井,也是千戶大人明的。
特別是到了當地人稱為清漣河邊的地方,張文保和一干小吏家人看到那一輪輪林立的大水車后,更是震驚了。只見一輪**水車,在河水的沖擊下,“吱呀吱呀”地轉動著,不斷地將河里的水提升至頂高,嘩嘩地傾入凌空橫架的木槽中,源源不斷地順槽奔向岸上的水渠,不斷地奔流向各處的田地。
在一個渡口上,張文保就看到河上船只不斷,來往遠輸著,船上,大部分裝的都是米糧,看著人來人往的繁忙景象,張文保和幾個家人小吏都是有些呆呆的。
一個家人道:“真沒想到,在一個邊鎮苦寒地方,還有這樣的一個桃源之地。”
另一人道:“確實,這真是不可思議。”
張文保沒有說話,只是心中在想著剛才看到的黃來福大水車等物:“難道這就是五寨堡豐收的原因?”
這時的張文保,雖不愿意承認,但已在內心認可了五寨堡大豐收之說,而看到各種灌井,手壓機井,特別是黃來福大水車后,他心頭是一陣興奮。如果有了這些東西,廣泛用于各地,想必各地衛所的屯田情況會比以前更好了。
一下子,他有些急迫地想見到那個搞出這一系列奇跡的五寨堡千戶黃來福了。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