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寨堡的北門口,黃來福帶領何副千戶等人,還有一干五寨堡商賈代表如渠源銳等人,在堡門口歡迎張文保一行人。全文字閱讀
在快要進堡的時候,張文保讓家人快馬進堡通知五寨堡千戶黃來福等人。黃來福得到消息后,雖然覺得突然,但還是趕快通知了何副千戶,江永勝江百戶,楊安章楊百戶,李安、李成、韓炳等百戶,讓眾人一起出來迎接。這些老軍官們,雖然現在不管事了,但拿來充門面,還是好的。
在堡門口的時候,黃來福和何副千戶等人議論了幾句,猜測這山西戶部管糧主事來五寨堡的用意,看來自己五寨堡的大豐收,是引起上頭的注意了,這次這個叫什么張文保的戶部管糧主事前來,怕是來察看五寨堡情形兼打秋風的吧,就不知道這次打點,要花去自己多少糧米了。
當然,此時黃來福還不知道,自己五寨堡大豐收,在朝堂中引起的激烈反應。
而這個管糧主事,一直是負責山西鎮的軍兵糧餉放和屯糧征收,這官說大不大,說小不小。雖然品級和自己相同,但他身在戶部做事,又是文官,自然可以對自己拿腔拿調。現在的黃來福,雖說和別的軍堡不同,糧餉可以自給自足,不用擔心上頭克扣,所謂邊鎮軍戶的屯糧征收,也早在許多年前就成了一紙空文了,不過即是上頭派來的,自己便小心應對便是了。
在堡門口等不了多久。黃來福就等到了張文保等人,只見這幾人風塵仆仆,已是一身地泥塵,眼下大明朝的路況,不吃塵土是不可能的,這才有了接風洗塵的成語。而此時大明朝的官員們,雖有坐橋子的習慣。不過看此次的張文保等人,幾個家丁們皆有幾個小吏,卻并沒有坐橋子,也沒有乘馬車,而是人人騎了一匹馬。
此時張文保到了眾人眼前,下了馬,黃來福等人忙迎了上去。
“張大人遠道而來,一路辛苦了!”黃來福上前施禮笑道。
他觀察這個山西鎮管糧主事張文保,只看他四十多歲地樣子。人很高瘦,三絡長須,身著正五品的官服,頭戴三梁冠,革帶飾銀綬帶,上有盤雕圖案,舉止有種一板一眼的感覺。
“某身為朝廷命官,職責所在,何辛苦之有。”
張文保略略還了一禮,他雖和黃來福同品同級。但身為文官的優越感,還是讓他略略還了一禮便罷。他仔細打量這個讓他先前路上震驚的五寨堡千戶大人,黃來福第一給他感覺是年輕,怕不到二十。
第二感覺是黃來福的風度,其外表雖是一個年輕粗獷的軍漢樣子,但舉止卻是很得體,不卑不亢,這在一干武將身上是不多見的。讓張文保心中暗暗稱奇。
黃來福又為他介紹何副千戶等人,比起黃來福,何副千戶等人在張文保就緊張了許多,而對上這些人。張文保就更是拿著架子了,眾人對他施禮,他只是微微點頭。
眾人寒暄了幾句,便往堡內而去,一路上,一行人引來了觀看的人群無數,似乎是因為堡內難得見到上頭地文官下來的緣故。五寨堡的各人。都拿著有些奇異而又略略畏懼的神情看著張文保等人。而見黃來福前來,街旁的軍戶。商賈們紛紛向黃來福施禮,問好聲不斷,這一切,都讓張文保若有所思。
進入五寨堡內,里面的一切,又給張文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五寨堡不大,但很繁華,有種雜亂而生機的感覺,街上擠滿了攤販,將各個街頭路口,擠得水泄不通,每但有車馬行進時,車夫便要大聲吆喝。^^君??子??堂??^^放在后世,就是典型的臟亂差了,但放在此時的五寨堡,卻是繁華地表現。
在張文保眼中,五寨堡內,到處是林立的商店,到處是各地口音的商人,堡內走動的,也都是精神氣壯的軍戶們,和其它堡內的軍戶們那種瘦骨嶙峋,對生活充滿了麻木絕望的神情相比,五寨堡的軍戶們,明顯地對生活充滿了希望,給人以生機勃勃的感覺。
進入大東街后,看見滿街的糧行和米鋪,滿街的布莊,茶店,油糖店鋪等,再看各個運糧地米商來來往往,車馬往來不絕,張文保等人就更是驚訝,看來這大豐收的事是千真萬確了,真不明白,這五寨堡聽說原本只是一個窮困之地,根本就是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在各地都普遍糧食歉收的時候,五寨堡為什么會生這么大的改變?
老實說,五寨堡論建筑,繁華,當然不能和太原,代州,寧武關等大州大城相比,不過在山西鎮眾軍堡中,比起各軍堡那種冷清蕭條,軍戶們的困苦,五寨堡雖小,但這種生氣,一見便讓人難忘。
很快眾人進入了五寨堡的官署內,眾人進入議事大廳,分賓主坐下,獻了茶。
張文保坐定后,撫須感嘆道:“真沒想到,黃大人將五寨堡治理得如此生氣勃勃。先前聽說了五寨堡地事后,本官還不相信,此時一見之下,不能不嘆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