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來福欠身道:“張大人過獎了,下官只是盡自己地本分而已。五寨堡現在的一切,都是仰賴圣上洪福,同僚協力,方才有了現在地成就。”
張文保點頭贊許道:“黃大人雖是年輕,但不驕不躁,這份心力,實在是年輕武將中的楷模。”
黃來福笑道:“大人過譽了,黃某實不敢當。”
張文保道:“黃大人何必謙虛,本官從代州一路而來,何經之處,皆是災荒連連,百姓流連失所,路經各軍堡時,也是滿目瘡痍,冷清蕭條。唯有五寨堡一地,糧米豐足,堡內軍戶生氣勃勃,這都是黃大人之功。”
他這話說得黃來福更是高興。張文保頓了頓,說道:“黃大人,本官有一事請教,吾一路而來,觀五寨堡各個農田中,似有各種灌井和水車,難道五寨堡此次大豐收,便是仰賴于此?”
黃來福說道:“大人慧眼如炬,五寨堡此次能豐衣足食,便基本是仰賴于這各式的大水車了。”
張文保撫手贊嘆道:“這感情好,這感情好,本官當領銜上奏,向戶部奏報此事,想必這些水車等物在我大明各地推廣后,便能如五寨堡一般,在大災年中,也有獲得好收成了。而到時水車等物推廣開后,黃大人便是為我大明立下一功了。”
黃來福道:“張大人所極是,能為圣君分憂,是我等之福,至于些許微功,來福不敢愧領。”
心下卻是對張文保所說的話不以為然,只是不想打擊他的熱情。
在農業社會里,要推廣一些花費頗大的科技產品,是很困難的,主要是資金的問題,這些水車,每樣花費都很大,普通的農戶,便都是承受不起,否則,現在的黃來福大水車,黃河邊稱為的蘭州大水車,早在嘉靖年間就出現,如果容易推廣的話,想必早已就推廣到各地,也不會等到黃來福來賣弄了。
就拿五寨堡外的各地民堡來說,他們是最先接觸黃來福各種灌溉工具的地方,但現在除了一些較富足的人家外,能用上一些黃來福大水車,黃來福大灌井等,大部分人,還是用不起這些灌井工具。
事實上,五寨堡今年之所以大豐收,除了這些灌溉工具外,還是黃來福施展的大農場計劃之功,運用大組織的力量,合理的制度,調動軍戶們的積極性,強悍的水力系統,配套昂貴的耕具等,一系列的運作下來,才有了五寨堡最終的結果。
五寨堡是個特例,地廣人稀,可以辦大農場,但放在其它地方,特別是內地州縣,是決對不可能的。就眼下和張文保說起農場制度,怕他也不理解,還是不說了。當然,不辦大農場,這些水車等能推廣到一些地方也好,至少可以緩解一些地方的災荒,讓百姓們多少有些正常的收成,盡量延遲大明的社會矛盾。
討論了一陣大水車和灌井后,何副千戶看了看天色,在旁陪笑道:“張大人一路來辛苦了,不如先去沐浴更衣,我等和千戶大人將略備薄酒,以為大人接風洗塵。”江永勝江百戶,楊安章楊百戶等人也是在旁紛紛陪笑應和。
張文保道:“不急,本官還有些公務要辦。”
他看了一眼黃來福,道:“對了,黃大人,聽說五寨堡此次大豐收,收取屯米四十余萬石,可有此事。”
黃來福說道:“這都是五寨堡將士之功,些許糧米,不足掛齒。”他知道自己的各個農場大豐收,是瞞不過別人的,當下含笑應道,心想這什么管糧主事終于談到此事的正事了。就不知道這次這位老兄來打秋風,要讓自己的五寨堡出多少血。
張文保道:“黃大人過謙了,屯糧四十萬石,決對不是些許糧米,放眼整個邊鎮,也只有黃大人一人有此大功,本官將領銜上奏,請戶部表彰大人的功勞,……不過,本官先前一路而來,見堡內商賈云集,運糧的車馬四出,似乎是黃大人將堡內的糧米出售,這應都是上繳戶部的屯糧,黃大人私自售出,此法不妥啊。”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