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想進入五寨堡的軍隊中,也不是很容易的事,那是真正的百里挑一啊。現在的五寨堡各個農場,由于農閑下來了,這些屯丁們,一邊幫助新農場開墾荒地,建設各個農場,一邊還要進行一些基本的操練等。現在五寨堡的軍士們,都是優先從五寨堡各個農場中挑選。
擁有了軍隊和農場,也讓黃來福在五寨堡的地位穩固無比。
在古代社會,一手拿刀,一手握著土地,才是王道。
這次五寨堡城邑的擴建,需要大批的水泥和青磚。
對于五寨堡城建中水泥的使用,是黃來福提出的結果,那些工匠們自然沒有話說,誰敢質疑守備大人的意見?
而工部的安代山大人,在他看過五寨堡內各結實平整的水泥街道后,也認為這種東西很不錯,價廉物美,結實堅固,是各種建筑的優良作物。在實際上砌了一段城墻后,安代山大人打算向工部上書,推廣五寨堡產出的水泥。當然,這也是他收了黃來福幾百兩銀子的結果。
托這次筑城的機會,大五寨堡水泥廠越擴大,吸引了大批的工人,每天產出的水泥,源源不斷地運到堡中的工地上來。各方的結果就是,光賣水泥,黃來福就將這次自己的投出,賺回了大半。
五寨堡這次筑城,需要的材料眾多,青磚就是其一。
城墻內的填充物是土、沙與石灰攪拌成的三合土,外面再包以城磚。想要有青磚,就要燒制了。
大明磚窯技術達,燒制出的青磚,整齊厚重。在此時的大明朝,燒制城磚的磚窯必須具備三個要件:土壤,水源及燃料。
土壤需要粘性高,少雜質的黃土。而建造磚窯也需要有豐富的水資源,因為燒磚的原料是土坯,它是用水與黃土和成泥脫出的,因此建磚窯燒磚的頭等要求是接近水源。
而大五寨堡水泥廠附近的張家坪一帶,正附合這個條件,因此這些時間里,在靠近大五寨堡水泥廠的地方,工部的安代山大人,指揮一些工匠們,建立起了一個規模浩大一,景象壯觀的磚窯群,共有磚窯七十座。
這些磚窯中,都是屬于馬蹄窯。窯內設有窯壁,窯火門,煙道和窯床。上口直徑都是四米,深二米,磚窯底部有寬大的火道。里面可以碼上十三層磚,每層一百八十塊左右。因為磚窯的結構合理,里面的每一塊磚,沒有一塊火燒不到的,也沒有一塊燒過火的。這讓黃來福對此時大明的燒窯技術極感佩服。
最后磚窯還要有充足的燃料。因為土坯經燒制才能成磚,燃料不可或缺,黃來福當然不會傻到用五寨堡的林木去燒,他都是用煤。
燒制這樣大的青磚要六七百攝氏度高溫,燒制周期為七天,燒好一窯磚約需八噸煤。以這個標準計算,七十座磚窯每燒一窯磚,就需要五百六十噸煤。每座窯每月燒四窯,消耗煤就是二千多噸。
如果整個工期算下來……這是一個龐大的數目。
需要這么多煤,這是一個巨大的商機,五寨堡雖然不產煤,但附近州縣多的是煤,因此,這些時間里,無數的商賈們看到機會,都是爭先恐后地從附近州縣運來了煤,讓他們大大地賺了一筆。
而這些商賈們雇傭的民夫中,也是無形中讓許多人取得了吃飯就業的機會。
支持本書請到悠久書屋?閱讀最新章節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