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神池堡大煤礦,在井下地支護上,也有獨到之處。在楊師傅的指揮下,礦工們采用了二柱一梁的木支架方法,最大地防止了巷道和工作面塌落冒頂。至于煤窯中的排水問題,使用了牛拽轆轤的方法。
還有礦井的照明,此時挖煤多用明火油碗,油盤。但隨采深增加,瓦斯增多,極易引起爆炸,楊師傅的解決方法是給燈加罩。加了罩的燈,即可做照明工具,又可檢測通風的情況。
而關于礦井的通風情況,此時多采用人工通風的辦法,如用風車、風柜、風扇、牛皮囊等往井內扇風。不過這種人工通風法只對淺部采煤有效。只是依黃來福的計劃,神池堡大煤礦,當然不能只滿足于采一些淺部的煤,只是深厚的煤,如何擺除這種礦井的通風呢?
楊師傅是眾礦師中,經驗最豐富的礦師,但他卻沒有別的方法。
當晚,黃來福回去查看自己的資料筆記,經過一年多的記錄,他電腦筆記本中的科技資料,有用的東西,他己經全部記錄于幾個本子之上。此次來神池堡,他便選擇了一個關于記錄煤與鐵部分資料的筆記本帶于身上。此時黃來福便翻看資料,力圖找到一個有用的地方。
忽然黃來福心中一動,在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中,便記錄了兩個自然通風的方法,分為單井筒通風和雙井筒通風。
只要選擇在較高處,制作下一些出風井,便可以解決雙井筒通風的問題。至于單井筒通風,只要用片石砌一個三角形的回風道,回風道高出井筒,形如煙囪,就可以通風了。還有一種簡單的方法,用一種徑粗如碗的竹子,鑿去中節,放入井中,竹筒高出井口,便可形成自然風流,由竹筒抽出瓦斯等廢氣。
有了這兩種方法,便可以解決深層礦井的通風問題。
第二天,黃來福便招來了楊師傅,將這種方法告知了他,楊師傅半信半疑地看了黃來福一眼,不明白這種礦井的知識,為什么眼前這個年輕的守備大人知道。不過最后的結果卻是證明了黃來福這種方法的實用之處,讓楊師傅對黃來福佩服不己。此后,他有機會,便會纏于黃來福身邊,向黃來福請教各種礦山的知識,讓黃來福煩不勝煩。
經過上千人的努力,這處的礦山建設好了,煤炭,便大規模開始開采,單單這座礦山的日產量,便過以前太平莊各小礦山的日總產量。當然,此處礦山及太平莊各地礦山的經營,也是借鑒于五寨堡各個農場的經營方式,獎罰分別,提高眾礦工們的積極性。
不過黃來福也看到了,此時的采煤工具,主要還是用鑿、錘、鎬、釬等手工方法,黃來福便吩咐楊師傅等人,集中精力,嘗識采用火藥爆破的開采方法。不過這消息傳出后,黃來福就現許多礦工及家屬們臉色憂愁。
此外還有運輸問題,黃來福就看到了,當地的眾多礦工們,還有很多太平莊一帶的婦女小孩們,個個全身烏黑,人背肩挑的,從礦井下,背出一筐筐的煤,每背一筐煤,便可得到多少報酬。雖然工作辛苦,但是人人努力,對他們來說,一個月下來,便足以讓他們一家人豐衣足食了。
楊師傅告知黃來福,其實大明此時一些礦山中,還有一個拖筐運煤的方法。這種拖筐形似船形或長方形,用竹制或木制,下面還釘有鐵條或是拖條,使運輸煤更為方便省力。使用這種拖筐后,可以比人工的肩挑身背方法,來得快捷,所費人工更少。
不過楊師傅對黃來福出這種建議后,消息傳出,他遇到了一些問題……
當晚,他就被人打黑棍,用布袋蒙在頭上,不知道被多少人拳打腳踢,楊師傅模糊中聽到,那些毆打他的人罵他缺心眼,想讓大家失業。這不,他們罵他,使用拖筐運煤后,會讓多少人沒飯吃?
第二天,黃來福見到鼻青臉腫的楊師傅后,嚇了一跳,聽了他的哭訴后,黃來福也明白了一個高科技與工人飯碗的矛盾,也讓黃來福一系列的礦山技術的改進思路,暫時停了下來。
事實上,這種矛盾,黃來福在五寨堡就有體會了,在五寨堡毛紡廠,他不敢改進紡織技術,因為一改進技術,就意味著眾多的女工失業。她們一失業,就意味著一家人失去生存的希望。在眼下大明這種流民滿地中,這種情況會增加嚴重的后果。
權衡輕重后,黃來福將嘗識采用火藥爆破的開采法,及拖筐運煤法停了下來。黃來福心想,科技的改進,還是等市場的需求到了一定程度后再說吧!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