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91年8月20日。
晴空萬里,整個五寨堡又沉浸在豐收的喜悅當中,沉甸甸,金燦燦的麥穗映出各人歡笑的面容。和去年比起來,今年五寨堡的糧食長勢更加的良好,可以預見,今年的豐收將更加的喜人。
五寨堡第二十農場中,一片片金黃色的麥田,屯丁谷子大和谷子小父子,正在田中忙碌個不停,谷子大揮舞著手中的大鐮刀,動作飛快。他的兒子谷子小,則是跟在他身后,將一捆捆麥桿捆好。再放眼看去,農場附近的田地中,滿是忙碌的人群。
第二十農場中土地雖說是今年初才開墾,但眼前金燦燦的麥穗顯示出,大豐收是可以肯定的。這種大豐收,己經讓屯丁們震驚了。不過聽說這二十農場中的麥穗長勢還是一般的,放在五寨堡那些老農場中,麥穗長勢更好。聽得這些原流民們,個個咋舌不己。這些年來,他們在老家中,己經習慣了每年莊稼長勢兩三只,哪見過這種豐收麥浪的。
谷子大更總是和大兒子谷子小感慨,如果老家中田地有這樣的長勢,何苦要出來逃荒。不過逃荒到五寨堡后,也算是因禍得福了。眼下的五寨堡農場生活,讓谷子大很滿意。他父子二人每天在農場田地中忙碌耕種,他的渾家周氏,則是在農場內洗衣做飯,掙些月錢,一家人可說是和和美美,生活越有盼頭。
經過幾個月的將養,谷子大本來滿臉的皺紋,己經舒展開了,臉色也越見紅潤。而他的兒子谷子小,身體也越長開了,變得更為的強壯。
雖說故土難離,不過谷子大卻決定不再回老家去了,決定在五寨堡落土生根,安安心心地過日子。他的家人也是這個意見。眼下的五寨堡。在越來越多人的眼中,己經成為了桃源之地。各地的人都是爭先恐后地前來。如還要離開去,才真是傻呵呵了。
豐收的喜悅從五寨堡第一農場,一直蔓延到五寨堡第三十農場,處處都是歡聲笑語。
22日時,在五寨堡第一農場,一片田地中,正圍著一圈人,這些人中。有五寨堡第一農場地總屯長何得禮和農場監管黃廷受、有五寨堡地糧食組副組長顧世寶、有五寨堡民器坊管事孫天正、有五寨衛指揮使黃來福、有五寨堡監軍馬久英公公,此外還有一些隨從,和一大群五寨堡第一農場的屯丁們。
這邊這么熱鬧,是因為五寨堡民器坊中,除了耕種地馬拉犁,雙馬耬車外,又研制出了一款新地勞作機械,正準備用于五寨堡第一農場的田間地頭。這款新機械,黃來福取名為五寨堡收割機。是一種馬拉式的收割機,專門用來割麥子的。
不用人,用馬拉的東西收割麥子,這可是新鮮事,怪不得人人都擠來看熱鬧。
在眼前的一片麥浪中,馬久英公公正滿臉紅光地和黃來福說著話,也怪不得他高興,今年五寨堡是鐵定大豐收了。而且這種豐收還是整個大明朝是前所未有的。這收了糧。報到皇上那邊去。還不大大地給自己嘉獎?再加上五寨堡各個作坊礦山都很順利,到了年底肯定又是金錢滾滾。怪不得馬公公高興。
很快,人群一陣騷動,很多屯丁們興奮地低聲道:“那個啥子的收割機來了。”
很快,就見幾個作坊工人,趕著馬,拉著一個什么東西前來。眾人都是圍上來看,連馬久英公公也是睜大了眼睛。
只見這收割機象一輛馬車,兩邊有兩個輪子,由一根軸聯接,這軸帶有一傘齒輪,后者由一帶齒地構架支承,而構架貼近地面,并帶有幾把水平旋轉的刀,而這些刀借助兩個滑輪和一個小齒輪同軸上的齒輪相連,在正前面,是一個緊貼地面旋轉的切割圓盤。
眾人好奇地看著,議論紛紛,不過除了黃來福心中有點數外,眾人都不知道怎么用。
得到黃來福的許可后,幾個作坊工人將馬匹拉到收割機后面套好,來到麥田前中。當馬匹推動馬車向前推進時,只見那些麥桿便不斷地被切割圓盤中旋轉的刀刃切斷,然后落進馬車內。
快,便捷,很快又割了一大片,一時間,圍觀的眾人,無不是出了陣陣的驚嘆聲。
黃來福也是在旁興奮地看著,根據他的估計,這種馬推收割機,比起人工割麥來,度與效率,提高了好幾倍。而這種收割機也是黃來福參考1811年英國人史密斯研制地那種馬推收割機而來。當然,具體的制造,還是由五寨堡民器坊來制造,黃來福只是說出一些構思與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