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事情較多,爭取下月穩定更新。無彈窗小說網本月還欠讀者兩章,下月補上。
7月的寧夏,天氣炎熱,到了這個時候,又是寧夏鎮揚沙浮塵肆虐的時候。這不,上午剛剛過去一場沙塵暴,讓寧夏鎮城的上空顯得有些昏暗,空氣中彌漫著一股嗆人的土腥味。
不過到了下午,空氣又晴朗起來,萬里無云,讓人心情會愉快一些。
見天氣轉好,三邊總督魏學曾,也從自己的中軍營房出來。他是個己經快七十歲的老頭了,不過還是精神矍鑠,他身著一身大紅苧絲麒麟官袍,大袖飄飄,身后親兵,捧著尚方寶劍,在寧夏巡撫朱正色等一干官員的陪同下,馬不停蹄地巡視軍營各處。
自農歷四月以來,朝廷的數路大軍,己經將整個寧夏鎮城圍個水泄不通,各處連綿的軍營,一眼望不到邊。到今天為止,從各地趕來的大明平叛大軍,己經接近十萬人之多,各色旌旗,在鎮城下隨風飄揚,各色口音,喧嚷不絕。
據估計,鎮城內的叛軍,只有兩萬人之多,朝廷平叛軍隊,占有決對優勢。不過賊兵依賴西北雄鎮,負隅頑抗。加上城內物資儲備充足,非短期內可以攻破的。
看著面前的寧夏鎮城,魏學曾憂心忡忡,平叛數月來,一直久攻鎮城不下,魏學曾己經風聞皇上對自己的不滿,如果再這樣拖下來,自己的前途堪憂。
只是看著眼前的雄城,想硬攻下,難啊,只希望接下來的招撫能成功了。
朝廷大軍圍困,突圍無望,城內的拜等人也是憂心如焚,己經派出多批的使者要求招撫了,魏學曾也認為如招撫成功。對雙方都是件好事,他曾上書皇帝:“城堅急不可得。賊已聽撫出邊,原總兵張杰已入城議招撫事,并請巡撫朱正色入城,以獻賊。”
在魏學曾看來,鎮城內的亂軍,還是可以救藥的,他曾對手下說道:“寧夏賊本為軍士。受饑寒所迫,誤入歧途。今日若能明之以理,曉以大義,收撫而用,可顯朝廷既往不咎,寬大為懷的胸懷。”
魏學曾認為對拜等人地招撫一切順利,他還想將董一奎調回洮州防秋時,不過事情在前些天,卻是起了變化。
在前些天。也就是農歷六月六日。公元1592年7月14日時。甘肅巡撫葉夢熊領著三千苗兵到達寧夏鎮城下。還帶來了火炮戰車400輛增援。一時間軍心大振。
不過葉夢熊到來時。三天前。官兵與鎮城內地叛軍和議已成。葉夢熊聽說后。極力反對。道賊兵性情狡詐。不可輕信求撫。面臨地是戰還是撫。大家爭得臉紅脖子粗。有人議。如不履行和議。失繼續作戰。則有辱國體。只有葉夢熊力排眾議。更改約法。極力主戰。
雙方爭了十幾天。還沒爭出個子丑寅卯。對于葉夢熊地橫插一腳。魏學曾還是很不滿地。此時他冷笑了一聲:“戰。說得輕松。哪來地糧餉軍器?”
自平叛以來。魏學曾就向各省征集糧餉。以為軍資。只是西北各省一向貧窮。自己都吃不飽。哪有那么多地糧草供應?十萬大軍。每日地消耗額就是個驚人地數目。雖各省民夫。每日運糧地隊伍絡繹不絕。但還是滿足不了將士們地需求。
根據魏學曾巡視各軍營得到地結果。各路平叛官軍。普通存在幾個問題。
各軍中缺少旌旗金鼓。號令不便。指揮不靈。各軍中缺少糧餉。糧草供應問題極大。很多軍隊。經常是斷糧一天幾天地。軍士們吃不飽。哪來地力氣平叛。各軍中戰馬缺乏草料獸醫。戰馬病餓死者過半。作戰地利器在于弓箭。然而此時各平叛軍中。普遍缺箭。
種種因素,讓魏學曾認為平叛不容樂觀,能招撫是最好的了。不當家不知柴木貴,身為總督,各路大軍都是伸手問他要糧要餉,而葉夢熊等人只會閉著眼睛哇哇叫,不顧現實情況,這讓魏學曾很是鄙視。
帶著這樣的心事,魏學曾巡視了幾處軍營,不過畢竟是年過六十的老人了,精力有些不濟,很快,魏學曾就累了,正想回營休息。
忽然,有一個親將,急匆匆地過來向他稟報,說是有一只來自山西鎮的平叛友軍,正往營地而來,看樣子,精銳非常。
魏學曾不由驚訝地哦了一聲,他這個親將,也是個見過世面地人,平時眼高于頂,能讓他稱贊精銳非常的軍隊,顯不是一般的人。他不由起了好奇之
他隨同一干大小官員,走出大營門外,往南邊張望,不久,就見旗幟如云,帶著一股巨大地煙塵,一個移動的方陣,正往這邊整齊而來,雖是緩緩而來,但卻聲勢驚人。越行越近,又有一個讓人吃驚的,這只軍隊,竟是全體騎馬,領前的騎兵們,更是人人身披鐵甲,就是身下的馬匹,也是披著鑲嵌鐵葉的棉甲。這樣地裝備,就是鎮城下的平叛大軍中,也是不多見的。
看得出來,這只軍隊兵強馬壯,確是精銳非常。魏學曾雖身為總督,手下領有千軍萬馬,但見了這只山西鎮來的軍隊,也是吸了一口氣,這是哪來的軍隊,如此精悍,難道是提督李如松領著家丁們來到了?不可能啊,如果是這樣,應該早就通報了啊。不單是魏學曾等人,隨著這只軍隊的緩緩而來,鎮城南邊的幾處大明軍營也是紛紛轟動,很多人,都擠出來看,各人議論,到底是何方神圣到來。
不過很快的,隨著這只軍隊的通報,魏學曾明白了,原來這只軍隊是山西鎮副總兵黃來福領地平叛軍隊,依令先期于李如松地幾路大軍出,先到了寧夏鎮城下。
“原來是他。”
對于黃來福,魏學曾平時也聽多了,通過大明達的邸報系統。他了解了很多關于五寨堡及黃來福地事情,對這個人。魏學曾一直抱著好奇的態度。說實在的,魏學曾有些不明白黃來福,為什么短短的時間內,竟可以出來那么優秀地屯田結果,似乎不論什么地方交給他,都可以變出金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