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處是窮山惡水,荒陋的城鎮小村,窮苦之極的國民。無論是當時的生活水準,還是房屋建筑,還是城鎮規劃,朝鮮國與大明相比,都是一個天一個地啊。
怪不得朝鮮國上下都對對面地大明城鎮羨慕無比,能偷渡的,就盡量偷渡。隨便一個朝鮮文人到大明邊地小鎮旅游,回來都是稱贊:“……繁華富麗,雖到皇京想不更加,不意中國之若是其盛也。左右市廛連互輝耀,比雕窗綺戶,畫棟朱欄,碧榜金匾,所居物皆內地奇貨也……”
黃來福卻是突然心情很壞。如此窮苦的國家,自己當時還想讓朝鮮國代償平亂軍費,現在這個情形,如果讓他們來讓代償軍費,就是還個兩百年,也還不起啊。看來只能指望日本人了。
唯一讓黃來福有點異國游樂趣地就是朝鮮人的服飾了,雖說他們受中原文化影響深刻,但還是有點不同的。朝鮮成年男子每人頭頂上都帶一頂大檐帽,因身份不同,帽子的質料,形狀不太一樣。還有女人穿的大裙子,也有點特色。只不過朝鮮女人漂亮的還是少了點,多為又矮又肥,讓人提不起興趣。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大明地元旦日,這天,大明各地都要放爆竹。舞獅子,耍龍燈,逛花市等,以慶賀元旦。不過這天,大軍卻要出了。宋應昌留了下來,在義州城內調度糧草緇重等,李如松領著大軍,繼續前進。
一路而去,由于明軍中有著大量的火炮戰車。加上朝鮮國內路況不佳,又加之天寒地凍的,所以大軍行進度不快。
萬歷二十一年正月初四,公元1593年2月4日。
這天是立春日,李如松帶著數萬大軍抵達了肅寧館,此處離平壤城約有八十里地路程。
由于黃來福的計策成功,在李如松的授意下,沈惟敬派人向小西行長通告,其大明同意和談。讓小西行長派人前來相迎。小西行長卻以為大明是要封使,就派遣牙將二十三人前來領賞。
當時李如松正在肅寧館內對黃來福等眾將道:“今日是正月初四,下午我軍將會向順安城開拔,到了順安城休整一天,初六到平壤城下。”
他又道:“昨日經略托人,毒火箭,神火箭等火器不日就可送到軍中,到時我軍威勢更甚。”
眾將聽得正高興,忽聽外面大營喊殺沖天。李如松派人一問。不由大怒。原來是日使來后,部將李寧見后。不一,帶著部下舉刀就砍,日人被殺十五人,七人逃走,生擒一人。
自己計劃被李寧破壞,李如松大怒,當下要將李寧推出斬。眾將都是跪下求情,李如松才放過他,不過還是重責他五十軍棍,以儆效尤!
不過到了這個時候,李如松卻是長嘆了口氣,日使被殺,看來原先地計劃,是行不通了。
與此同時,在幾十里外的平壤城墻上,一個錦衣中年武士,迎對寒風,正靜靜地看著遠方的什么,神情間,很有些憂慮。他的身后,站著百余的親信武士,正以崇敬的眼神看著他。
這個中年武士,就是侵朝第一軍軍團長小西行長。小西行長是豐臣秀吉地親信,信奉西洋蘭學,在當時的日軍將領中,是比較出奇的一位。
此時地他,正在擔憂著那二十位日使,能不能順利迎回唐使,并得到賞賜。
“唉,唐人……”
想起大明己經出兵,小西行長內心中就有種喘不過氣來的感覺。中原國家,千百年來,對他們這些島民的心理壓迫力太大了,就算日本取得了一時地勝利,以后呢,能打贏嗎?沒人敢保證。
真是一場豪賭啊,這場戰爭。
現在小西行長最擔憂的是,由于援軍被朝鮮水軍阻隔,現在平壤城內可說是兵疲糧少,如果大明來攻,后果不堪設想。小西行長迫切地希望與大明議和,這樣,有了喘息的機會,又可得到大同江以南地慶尚,全羅,忠清,京畿等道,然后伺機而動,隨時可攻入朝鮮北方及大唐之地。
正在他想得出神地時候,忽然,城墻上傳來驚叫聲:“使者回來了……”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