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二十一年正月二十四日,近午。
來自遼東的瑟瑟寒風在朝鮮的大地中呼嘯回旋,初春的天氣仍是冰寒。
漢城流域的河谷平原上,一隊的騎兵騰起煙塵,滾滾而來。這隊騎兵都是頭戴八瓣帽兒盔,身披明式鎧甲,身上背著粗厚的三眼銃,盔甲上的鐵葉子冒著冰冷的寒光,很多人的馬匹旁,還掛著血淋淋的人頭。在騎兵大隊的不遠處,還跟著一輛輛馬匹牽引的輕型佛郎機火炮戰車。
鐵蹄如雷,馬上的騎士們不時歡呼大叫著,各人只是策馬狂奔。一直奔跑到一個小丘陵時,丘陵下是兩條路口,眾人才紛紛停下馬來,不論是人還是馬,口中都是呼著厚厚的白氣。
領頭三人都是身披鐵甲,頭戴紅纓鳳翅,個個身材粗壯,滿腮虬髯,正是前往王京探路的遼東副總兵查大受,遼東副總兵祖承訓,還有遼東游擊李寧三人。
此時,遼東副總兵查大受大囔道:“老祖,你看那些倭奴逃哪去了?是順著這條路吧?”
遼東副總兵祖承訓哈哈大笑,道:“不會錯的,探馬回報,那些倭奴是順著這條路敗逃的,我們追上前去,將他們趕盡殺絕!”
遼東游擊李寧略有些猶豫,道:“二位將軍,再追上去,就到王京了,那里有倭人的大部,我軍是否見好就收?反正斬獲也不少了!”
祖承訓哈哈大笑,道:“老寧啊,你膽子還是小了,就算遇到倭人大部又如何?正好殺個痛快!”
占領開城,收復了平壤后,李如松最后一個目標就是王京。不過依李如松的線報,聚集于王京的日軍已達五萬之多,而且援兵不斷而來。加上王京城墻比平壤城還堅固,他手中只有三萬多明軍,要想收復王京。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所以二十四日之天,他令查大受,祖承訓,李寧三人,共領精騎三千,前往偵查開城至王京之間的道路。探聽王京大部日軍的動向。
三人領了李如松之令后。率軍來到王京西北碧蹄館不遠地迎曙驛時。遇到了日軍北上搜索部隊地加藤光泰部地二千人。雙方遭遇后爆了激戰。明軍大勝。斬六百余級。日軍敗退。
日軍如此不經打。也在查大受三人地意料之中。平壤戰敗后。日軍毫無戰斗力。遇到明軍往往不戰而逃。此次遭遇戰。查大受等人很輕松就斬六百余級。而自身傷亡極小。他們不由得意洋洋。一邊急派家丁向開城地提督李如松出捷報。一邊不依不饒地繼續追擊。定要全滅這余下地日軍一千多人。
當追擊到這里時。離京郊地碧蹄館己是不遠。三人一時不見了日軍地蹤跡。對于是否要繼續追下去。三人也有了不同地意見。
游擊李寧是主張見好就收。畢竟王京一帶是日軍地大本營。人數有幾萬人。日軍再不經打。也是蟻多咬死象。查大受和祖承訓則是要繼續追下去。
特別是祖承訓。由于他在七月時入朝作戰失敗。歸國后還拼命渲染日軍地可怕。不過平壤之戰后日軍戰力不過如此。這讓祖承訓很受了一些嘲笑。笑他畏敵如虎。他口中日軍那花花綠綠。有如魔鬼一般嚇人地打扮。眼下也成了別人地笑柄。
為了證明自己。現在地祖承訓。口中己是對日軍極其地不屑一顧。現在作戰最活躍地就是他。此時一聽李寧地說法。立時就是出取笑。
查大受向來勇猛,當年在李成梁手下時,就因作戰勇敢,而積功升為副總兵。加上日軍自平壤之戰后的表現,更是無所畏懼。在二人的堅持下,李寧自然不能說什么,畢竟他只是游擊。而查大受和祖承訓二人則是副總兵。官大一級壓死人。
當下,這三千遼東騎兵。還是繼續往碧蹄館方向追去。
三人不知道地是,此次遭遇戰是一個精心設計的圈套。為了挽回平壤之戰后日軍對明軍的恐懼心理,也為了將來避開明軍攻打王京時犀利地火炮。依小西行長的計謀,日軍先派出小股部隊,誘使明軍大隊追擊,并在王京附近的碧蹄館設伏,一舉消滅明軍大部。
為了此次設伏,小西行長等人動員了小早川隆景的第六軍團主力,黑田長政的第三軍團,羽柴秀勝的第九軍團一部,共約二萬人。此外,還有第八軍團長兼王京總督宇喜多秀家率兩萬人繼續趕來。小西行長有信心,只要明軍沒有了那銳利無比的各種火炮,在近戰中,他們日本的軍隊,不會輸入唐人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