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在屋內,有北樓口參將,河曲縣參將,代州參將,汾州參將,還有黃來福三姐夫,神池堡參將田大付,偏關堡參將等人都是相談甚歡。
特別是偏關堡參將與田大付更是相談投機,田大付不用說,偏關堡參將也是早與黃來福合作的人,現在他地偏關堡,與黃來福合作屯田,每年都是分紅不斷,財源滾滾。
他們不斷說笑著,交流著賺錢心得,激得旁邊的幾人又是羨慕,又是嫉妒。
此時在府內大廳中,黃來福正在翻閱寧武關的一干文冊,內有各種軍馬錢糧、城池地理,器械庫藏等記載,這都是前任總兵劉明安留下的。
黃來福靜靜地看著。一干府內的幕賓贊畫等人則是恭敬地侍立在兩旁。幕賓與贊畫都是明代總兵身邊的參謀人員,具體職責和品級無定制,平時幫忙總兵處理一些事務。
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這些前任總兵聘請的幕僚人員,本來大家都是忐忑不安,擔心自己地飯碗保不住,不過黃來福到任后,府中幕賓卻是全部留任,這讓眾人個個都是對黃來福感激涕零。
昨日時,黃來福一天都在翻看文冊,今天又繼續看。此時。楊小驢走了進來,對黃來福道:“軍門,眾將己是到齊,是否要升帳了?”
黃來福點了點頭道:“開啟轅門吧!”
很快號炮響起,各兵將肅整冠服,序秩而入,在檐下行兩跪禮,黃來福降容悅色。讓他們進入。
諸將分序坐定,看著上年輕的總兵官黃來福,個個都是非常好奇,對于黃來福的種種傳說。他們自然也聽多了,二十多歲地總兵官,也是山西鎮獨有。不過好奇歸好奇,在上官面前,他們可不敢失禮。
他們一一報名,整個山西鎮有北樓口參將、守備各一員,河曲縣參將一員。利民堡參將、守備各一員。廣武站守備一員,偏頭關參將、守備各一員。神池堡參將一員,八角堡游擊一員。水泉營守備一員,盤道梁堡操守一員,代州參將一員,汾州參將一員,平刑關守備一員。
各將一一拿出隨身文冊,向黃來福敘職,介紹自家軍堡情形。多自己兵馬衰萎,糧餉不足,各地兵備道盛氣凌人,讓人難以忍受,很多人語間落淚,直軍士之苦。
黃來福一一安慰,道只要自己黃來福在,就會解決諸將的糧餉問題。各將也是精神大振,自覺有了主心骨,這位新總兵官,真是與前任總兵劉明安大為不同。而且有五寨堡,老營堡,神池堡的例子,他們也是對黃來福充滿信心。
接見后,黃來福又在府內設大宴,款待諸將,各人又是一片歡騰。
接見眾將后,黃來福又在各人的陪同下,視察寧武關內外。外堡的大小軍官們,也是陪同在黃來福的身旁,對他們來說,這等于是公費游玩寧武關啊,怎么會讓他們不開懷。
當他們騎馬走在寧武關的街道上時,密密麻麻的武將情形,引來了圍觀地人群無數,本來當地關于黃來福的傳聞就多。這兩天黃來福與文官們沖突的消息傳出后,又增添了各人的好奇心。
走在街上,除了巡撫衙門,總兵府聚集的七百戶街外,余者城內各街道都是讓人不敢恭維,街道坑坑洼洼,房屋破爛,垃圾遍地,實在是稱不上鎮城啊。看著周邊軍戶百姓們衣衫襤褸,好奇中帶著畏懼,又帶著希望的眼神,黃來福對四邊的人群拱了拱手,引來了叫好聲一片。
“軍門,那邊是軍營,那邊是糧草軍器倉,那邊是大廟戲臺,那邊是……”
站在城北華蓋山巍峨聳峙的華蓋樓上,高大地護城墩蜿蜒而去,長達數十里。站在華蓋樓上俯瞰全城,整個寧武關盡收眼底。但見身處的華蓋山護城墩酷似鳳,城池猶如鳳身,城北東西延伸儼然鳳翅,南城的迎薰樓正如高翹的鳳尾,鳳凰城之說,到也恰當。
據劉全利介紹,寧武關始建于明景泰元年,初周長只有兩里,到弘治十一年時,關城才被擴展為周七里,從這里看去,整個寧武關南北較狹,東西較長,周邊布滿了炮臺與敵樓,地勢算是易守難攻。恢河如一條帶子,從寧武關地南邊流過,往北邊而去,流入大同境內后,又稱為桑干河。
看了良久,黃來福道:“好了,今日寧武關諸將回去召集將士準備,明日我要在關城外閱兵!”
他又對楊小驢道:“你去通知楊巡撫及劉兵備,讓他們明日也到場,寧武的一干大小文官們,都要來!”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