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更是親切起來,嘮起了彼此的家常,原來這李大牛算是老江湖了,不要看他年輕,卻是經常到外流浪,跑了很多地方,這次準備到塞外去碰碰運氣,干個幾年活,積一點錢再說,到時再看看塞外有什么機會。\聽他滔滔不絕,楊大安心下佩服,他有些遲疑地問題道:“聽說口外那地方,比俺們老家冷多了,尿尿都得帶根棍,一邊尿一邊敲,是不是真地?”
李大牛不由哈哈大笑有那么厲害,只是比我們老家冷一點罷了,再說了,我們住地地方肯定有火炕,不用擔心。”
兩人越說越合得來,不知不覺,己成為好友。李大牛感慨地道:“其實塞外是個好地方。荒地多,草場多,牛羊遍地,到處都是狍子野鼠洞,財很容易。只可惜以前是韃子的地盤,眼下有黃軍門地大軍保證,我們地機會來了。我李大牛這次如果不財,我是不會回老家啦。”
聽了李大牛地話后,楊大安也是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憧憬。
眼前關內往塞外移民地點分兩處,一處為清水河一帶。一處為準格爾旗一帶。如果說清水河一帶還帶著一些黃土高原的地貌外,準格爾旗這個地方,則大部分是草原沙漠的地貌了。
六月的準格爾草原藍天明澈,白云如雪。一片一片的綠草如海般的延伸到天邊的盡頭,綠草上還有各樣的野花中,充滿了生機盎然地景象。在黃浦川河邊,除了綠草外。還有一片片的林海,山坡上盡是各樣的大樹,棵棵都是樹干筆直。直刺上天。
黃浦川河河谷一帶是得天獨厚的,這里靠近大明境內,只有草原,沒有沙漠,到處是草場及林海,水量相對又足。往常這里只有一些游牧民族在放牧牛羊,不過現在河谷地許多地方,己經多了很多新開墾的田地,一些熟田中,一片片的麥浪在輕風的吹拂下泛起道道漣漪。
離麥田不遠處。正有許多壯漢正在用土石樹木建圍墻房屋。離他們不遠地山坡上,一些女人及小孩則是趕著大群的牛羊。好一片悠閑的景色。
當楊大安及李大牛一行新人到達這里時,不由被面前地景色吸引了。楊大安更是貪婪地看著這一切。以后這里就是自己安身之所了。
對這些人的到來,農場主及當地屯丁們都抱以極大的熱情及善意,眼下塞外人少地多,大家耕種都非常吃力,有這些人來到,就太好了。
很快,楊大安及李大牛等人就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去,建有雙層夾墻的磚房石頭屋,建畜場,開墾新地等,每天都忙個不停。
不過每天充足的飯食,每月足額的工錢,讓各人干勁都很大。慢慢的,楊大安也了解了一些周邊的情形,知道沿這條河上下,密布著各式各樣的屯墾農場,農場中除了漢人屯丁外,還有一些窮苦地蒙古牧民跑來這兒來做事。
畢竟草原上地生存環境還是非常惡劣的,常常會有雪災,每次災害后,大部落還好,小部落就會經常餓死人。對他們這些窮苦地牧民來說,雖說每天放牧牛羊,但其實每年吃肉的機會很少,很多人糧食都吃不起,草原上許多人,平時都是吃老鼠,草根,馬奶什么地過日子,還有經常挖些野鼠洞儲備過冬物資。
到了漢人的農場來,雖說每天干活辛苦,但天天吃得飽飽的,還有工錢拿,這種穩定的生活吸引了很多蒙古小部落中的牧民拖家帶口的來投。
當然了,對于黃來福的屯殖塞外舉動,不是沒有塞外的蒙古部落看到這種行為將來對草原的危害,不過很多小部落都是黃來福的威名,不敢輕舉妄動,至于一些大部落……
在山西鎮,大同鎮,宣府鎮的前方草原中,是蒙古俺答部落的地盤,有幾十萬的人口。至少到了萬歷年時間時,俺答部己經由單純的游牧生活方式,變成了農牧混合的生活方式,又放牧又種地的。
他們學大明百姓,搞來耕牛種子,在黃河邊,還有歸化城的黑河一帶,大規模地種起田來,當然他們的種田本領不能與大明百姓相比,每年的收獲并不多。不過就算如此,他們對大明的糧食依賴,比幾十年前減少了許多。
俺答部因酋長俺答汗而得名,隆慶和議后,俺答汗被封為順義王,此后年年通使,歲貢不絕。萬歷九年,俺答汗病逝,大明朝廷特賜祭壇七座、彩幣十二雙、布匹一百,此后俺答部由其妻三娘子主理。
三娘子名叫中金,史稱“鐘金哈屯”是個厲害的人物,俺答汗去世后,其部就由她主理政務,掌管兵權,大明于萬歷十五年封她為一品“忠順夫人”。
三娘子心慕華風,經常會到大同府去拜見總督吳兌,吳兌也將她當做自己的女兒看待,后總督換成鄭洛,也繼續將她當做女兒看待。三娘子先嫁俺答汗,再嫁其長子黃臺吉,再嫁黃臺吉的兒子扯力克,也算是一傳奇人物。到了萬歷二十二年時,她時年44歲。
對黃來福的塞外墾殖,三娘子當然得到消息,不過她認為塞外地廣人稀,黃來福之舉,并不會與自己的部落起沖突。不過很多部落不是這樣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她招集各部族長于歸化城內議事。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