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二十五年四月十五日,黃來福領著一行人,又來成門外。無彈窗小說網在去年前,黃來福曾來到京城,沒想到幾個月后,他又再一次光臨帝都了。
這些時間在山西鎮,黃來福主要是忙著復設衛勝衛之事,有閑的時間里,便將劉玉梅與劉二妞姐妹倆疊在一起玩比目魚吻,也是刺激。不過萬歷皇帝有召,黃來福向來是國事為重,女色放到第二,旨令一到,他便隨之上京了。
在阜成門外不遠的一個亭口前,站滿了迎接黃來福的人群,有戶部與禮部的官員,此外還有御馬監監丞陳陽之,御馬監奉御太監陳奉,銀作局掌印太監,上林苑監監丞等人,還有晉商會館的王崇義帶著一干晉商們站在后面,禮儀鼓吹,熙熙攘攘的,好一片熱鬧。
阜成門與朝陽門東西兩方遙遙相對,這個地方向來人流繁盛,從山西河南陜西往京師來的商客車馬,從京西門頭溝,堂的煤車也多出入此門,每天車馬不斷。城外過往的行人見亭口處如此多迎接的大人物,許多人都是駐足圍觀,或是打聽原由。除此之外,亭邊官路的兩旁,更是擠滿了許多看熱鬧的北京市民或是文人。不過他們都被五城兵馬司派出維持次序的兵馬攔開。
萬歷皇帝召黃來福進京籌備東征糧餉之事,百官們自然都是聽說,京師內的茶樓酒肆也是將消息傳得沸沸揚揚,各說是各種說法想法都有。不過文人百官中對黃來福的嫉妒與羨慕,卻是占了主流,觀那黃來福以一介武人,卻是如此受皇帝寵愛,自然是深深地刺痛了許多人的神經。
眼下雖是二次朝戰將爆,但對許多文官們來說,這是遙遠的事,不重要的事,眼下京中萬歷皇帝下令開礦榷稅等事,才是關乎他們切身利益之整。在今年正月時,為了萬歷皇帝開礦権稅之事,百官們繼續糾纏。出名地人物大事中,便有吏科給事中戴士衡,翰林院庶吉士劉綱,巡按直隸御史周盤,翰林院檢討李騰芳等人的上疏,要求萬歷皇帝罷免礦事,起復被斥諸臣等,鬧得不可加交。
在前些時間里,黃來福控制的山西鎮《五寨堡新聞報》也傳出幾篇文章,為萬歷皇帝的開礦榷稅之舉辯護,引起了許多文官們的憤怒,不過他們覺自己并沒有什么應對的方法,眼睜睜地看著京師的輿論陣地被奪走一部分。
其實黃來福地《五寨堡新聞報》并沒有什么聞名天下的主筆文人,論起報館內絕世才情的人物,更是一個沒有,大多地主筆記都是些破落秀才或是小吏之流。但納不住黃來福走的小白路線,大量的錢砸下去,大量低俗的論信息被散出來,每張報紙更是象不要錢似的散,采用地又是白話文,也算是通俗易懂,自然奪走了很多小老百姓的心。
對于普通地老百姓來說,《五寨堡新聞報》那些記們寫的東西有趣不說,也算很有學問了,反正各人學問有限,更高級地文章他們也看不懂,有這樣水平的文章看己經很不錯了,事實上,大多的市民更是連報都不看,只是聽茶樓酒肆說書先生唱地報,聽著聽著,《五寨堡新聞報》灌輸的東西不知不覺便進入了他們地內心,越來越覺得報上東西說得很有道理。
說句客觀的,《五寨堡新聞報》在眼下大明文人圈中并不能搶奪什么陣地,那些文人們購買《五寨堡新聞報》,也不是為了支持黃來福地觀點,只是為了了解黃來福又要搞出什么花樣罷了。《五寨堡新聞報》,走的還是迎合或是搶占底層百姓或是小市民階層思想的路線,與傳統文人思想陣地是兩個不同的圈子。
只不過以中國傳統地文人觀點來看。他們認為自己搶占了道德致高點時。自然是希望天下所有地人都站在他們地一邊。一同批判“昏君。奸臣。武夫”等。這就是所謂“得人心得天下”。“正義”地力量。雖然以前他們并不在乎小老百姓地想法。只要文人圈中持他們相同地認同觀點便罷了。不過有道是失去才知道可貴。眼下大明地輿論權不能徹底控制在自己手中。他們才覺得失落。
不過他們不滿歸不滿。又沒有制約黃來福地力量。在很多輿論陣地上。又慢慢失去——指地是農夫與市民階層。他們寫地文章。那些文文。小百姓們是看不懂。不感興趣地。其實他們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如果只專心經營文人圈地輿論。他們可說是與黃來福井水不犯河水。
因為黃來福支持萬歷皇帝開礦榷稅。加上黃來福以一個武人。深受皇帝寵愛。挑動了許多人敏感地神情。所以許多京師文官們對黃來福不滿。眼下這個爭議人物又來京了。還又將被授于重任。許多人自然過來圍觀。泄內心地不滿。當然了。他們雖然清議批判厲害。但要他們想法籌備糧餉。卻是想不出辦法。同時他們也是好奇。不知道黃來福前來后。要怎么樣籌備糧餉?難道是提議皇帝增加天下賦稅?如果這樣。黃來福又定會被他們罵成殘廢。這類事情。他們提議可以。黃來福提議是不
種種心思。使得黃來福此次來京反響巨大。來“迎接”地各類人更是眾多。各類人一多。亭口一段圍觀看熱鬧地人自然更多。使城門前這段路上。頗有堵塞地味道。當然了。看熱鬧地人群中。也有許多是對黃來福頗有好感地百姓市民們。
太陽越升越高。約近巳時(早9點)時。忽然人群中有人高呼:“來了來了。黃軍門來了!”
立時人群中騷動起來。大家紛紛看去。只見幾十匹快馬騰起漫天地塵土。正滾滾而來。看前面地旗口。“寫著山西總兵。黃”等字樣。正是山西鎮總兵黃來福地車馬。
此行黃來福照例是帶著自己的五寨堡幕僚班底,還有一些親衛家丁護衛,黃來福不喜歡坐馬車,到哪里,大多是騎著一匹快馬,他地隨員們,自然也是如此。
到了亭口前,黃來福停馬下來,經過長途跋涉,他身上頗有種風塵仆仆的味道,不過卻是精神極好,他身后的隨員們,也是如此,個個神采飛揚,腰骨挺得筆直。
人群中有許多市民歡呼起來:“黃軍門,黃軍門!”
雖說很多文官們對黃來福不滿,但許多京師百姓,還是對黃來福印象非常好的,國之重將,傳奇人物,經常說書上可以聽到,而且去年黃來福到京時,整出的一系列動作,讓許多人新奇的同時,也得到了實惠。所以在京師內外,越是小市民,越是普通百姓,便越對黃來福感覺好。
王崇義更是趕忙吩咐吹鼓手們吹打起來,立進時一片的樂聲。
眾人相迎了出來,黃來福也是來到了亭前,他臉帶笑容,向四周抱拳施禮,連道:“各位相迎,不敢當啊!”
戶部與禮部地一個官員先排眾而出,二人對黃來福拱手作揖道:“下官奉命來迎,黃軍門一路辛苦了!”
他們禮儀周到,不過卻是神情平淡。黃來福此次奉旨來京,商議東征糧餉之事,戶部與禮部的官員們,有責任派員相迎,特別在皇帝要求厚待黃來福,讓他風光進京情況下。不過這幾個文官們,雖說他們比黃來福品級底,但因為黃來福是武將,他們內心中還是有優越感的,所以在黃來福面前,還是拿著架子。
黃來福自然也是看出來了,這種小文官他看多了,他也是略一拱手,道了一聲:“有勞二位了!”
便把目光轉向他們身后,御馬監監丞陳陽之,銀作局掌印太監走上前來,二人神情親熱,都是笑道:“黃軍門一路辛苦了,幾個月不見,軍門還是一樣地風采依舊啊!”
接著是御馬監奉御太監陳奉,還有上林苑監監丞等人紛紛走上前來,與黃來福寒暄。這些人自然是以私人好好友身份前來迎接黃來福。這些時間里,京畿一帶的皇莊,皇店,工廠,市等物經營順利,他們得到了許多好處,雖然說他們在京師內一向驕橫,也算是身份顯赫,不過在黃來福面前,他們卻不愿意拿架子,畢竟未來的黃來福對他們是個重要的合作伙伴,黃來福總兵身份,還有深受皇帝的寵愛,也是個未來潛力人物,所以此次幾位領太監更是一起屈尊出城相迎,可說是少見。
黃來福道:“有勞各位公公相迎,來福愧不敢當啊!”
銀作局掌印太監笑嘻嘻地道:“以我們與軍門地關系,軍門說這樣的話,就是見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