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來福的山西鎮,大同鎮“五年規劃”規模宏大,讓于聞者都是熱血沸騰,相關的政務規劃傳出后,也是在外面鬧得沸沸揚揚,成為最今最時新,最有份量的一個話題。全文字閱讀
當然了,這筆花費也是巨大的,沒有幾百萬兩銀子不要想下來。如果放在大明任何一個官員來說,這筆錢,他們是無論如何也沒有辦法的,就是當今的萬歷皇帝,也只能對此干瞪眼。
不過奇怪的,不管是那些對黃來福有好感還是沒好感之人,他們無一例外的,都認為這筆錢黃來福是有辦法搞到的,就不知道他用什么手段罷了,這是一種奇怪的現象。
或許是這些年黃來福在財務上的奇跡太多了,特別是搞的那個東征債券及日本國賠款之事,讓許多人,都對他有一種盲目的信心,特別是這點表現在萬歷帝身上,更是明顯。
果然,當黃來福的兩鎮五年規劃項目報上去后,皇帝及內閣的閣臣們都是看得瞠目結舌,暗暗吃驚于黃來福的氣魄。
相關的激烈爭論也不是沒.有,特別是黃來福的規劃中涉及礦山的開,又引起了許多人敏感的神經,又是一大堆人大叫與民爭利。
不過在萬歷皇帝力挺后,大家都.平靜下來,反正大家或是靜觀其變,或是在旁看好戲,你黃來福要怎么做,我們可以看著。如果因礦務之事,到時鬧出什么民變之類的事情,那也是你的事。
而且但如果黃來福你要向朝.廷尋求支持,比如說要求撥款什么的,我們就沒辦法了。
在這點上,萬歷皇帝倒也是一樣,他表態黃來福可.以放開膽子去做,一切有他背后的支持,不過在錢糧方面上,他只能盡力支持一些,余下的大部分錢糧,他希望黃來福能克服困難,自己想辦法籌措到足夠的資金。
……
兩鎮規劃通過邸報,在大明各地傳得沸沸揚揚,特.別是在官場上,更是引起巨大的轟動。大家都,若論氣魄與膽量,那黃來福在諸官中當可排上第一。
不過眾人都是屏氣凝神,要看黃來福怎么解決.這筆龐大的政務花費。黃來福的口氣如此之大。不但要解決兩鎮軍隊的糧餉問題,還要大規模的興修水利,還要修建如此多的水泥道路。
隨便算算,這些.政務規劃幾年下來,最少都要花費兩、三百萬兩的銀子。山西鎮及大同鎮兩鎮一年的稅糧收入才多少?就算你黃來福再有本事,畢竟數額太大,看你有什么辦法,不要到時鬧出空口狂的笑話來才好。
眾說紛紜中,處于事情旋渦中的總督府倒是一片平靜,讓人猜不透黃來福的想法。
九月底時,五寨堡總督府突然宣布要對外界布山西及大同兩鎮開債券,期債券為三百萬兩銀子,天下所有的人都可以購買。總督府還公然邀請天下有名望的地主及商人們到五寨堡商議債券事宜。
同時間,通過渠源銳的聯系,原來購買了東征債券的大股東們,在京師也招開了第一次股東會議,于會人等一至同意,許可總督黃大人手中原東征債券本金可用于兩鎮的建設中去。
如此一來,兩鎮開債券還沒開始開賣,黃來福手中至少己有近三百萬兩的東征債券本金可以使用。讓他五年規劃的信心一下子彪升到最高點。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啊。
而原先那些購買東征債券的商民們也是同樣心下歡喜,幾年前購買了東征債券后,讓他們每人都獲得了很大的好處,每年穩穩的,便可以得到很高的年利。
而且本金的償付他們也對黃大人充滿了信心。幾年前自己購買東征債券的選擇,成為自己一生中引以為傲的事情。
現在渠大掌柜又說了,如果黃大人將東征債券本金用于投資兩鎮的建設中去,到時他們的年利會更高,而且回報穩定,用黃大人的話來說,就是穩坐釣魚臺啊。
在對黃來福的信心下,股東們想都不想就同意了。
有東征債券的成功例子在前,當五寨堡總督府宣布要對外開賣山西大同兩鎮的開債券時,就引起了非常廣泛的關注,特別是在山西境內,更是引起了非常大的反響。
大明實行“開中制”來,晉商集團崛起,富甲一方的巨商大賈多不勝數,在山西商幫中,有數十萬兩銀子家財的商人不能算是富裕,家財達到成百上千萬的商人也很多。明代全國較大的商業城市有三十余個,其中山西就占了三個,由此可見山西商業的繁榮,山西商人之富。
原先黃來福在京師布東征債券時,就引起晉商們很大的非議,認為黃來福作為山西官員,理因肥水不流外人田,當時很多晉商們想在東征債券上分一杯羹,卻沒有趕上了好時機,讓很多人耿耿于懷。
眼下機會來了,立時數得上名號的晉商們,都是急忙往五寨堡趕。而那些得到消息的京商,浙商,徽商們,同樣是急急忙忙地往山西境內趕。生怕自己來遲了,開債券就賣光了。
不但是這些大商人們,就是山西境內的許多普通民眾們,對此也是充滿了興趣,黃來福的金字招牌,還有他在東征債券的成功,平時也早讓民眾們引為傳奇。在對黃來福的信心下,他們也是非常期待,平時談中也是動則以專家自居,大談購買開債券的好處。
不說東征債券的成功例子在前,黃來福這些年在財政上的成功保證,就是在總督府布出來的債券盈利遠景規劃上,也是讓人看得目迷五色。
對于普通民眾來說,依總督府說的,只要購買債券后,有黃大人的信用在前,本金的歸還不用擔心,而且每年還有穩定豐厚的年利,光光這個年利收入,就比種田及經商穩定多了。
而且幾年后,依黃大人說的,等兩鎮展起來后,特別是軍屯展起來后,軍隊可以自給自足,最基本的好處,就是到時民眾的稅糧負擔等可以大大減輕,這可是蔭及子孫的百世好處啊。
對于商人們來說,總督府布的兩鎮及塞外龐大的土地,礦產,還有商業、物流等經營項目,幾年后都可以取得極為龐大的效益,單單這點上,在債券上的盈利就是顯而易見的,不用擔心自己的投資得不到回報。
在這種萬眾期待的心理下,不出意外的,開債券的販賣非常火熱,不說那些大商人們踴躍,就是五寨堡當地的軍民,還有親近黃來福的附近州縣軍堡的軍民們,同樣是爭先恐后的購買。太原,代州,大同等地的居民們,購買同樣非常踴躍。
還沒到過年之前,期的三百萬兩銀子的債券就販賣一空。動作慢點的,只能等待下一批了。
那種火紅的情景,看得人目瞪口呆。讓那些看好戲的官員們感慨不己,這黃來福在錢財經營上果然有一套,輕輕松松,就籌備完成了眾人眼中如天文數字一般的施政資金。
任誰再對黃來福有偏見之人,經過先前的東征債券及此次的開放債券事件后,也不得不承認黃來福的能力之處。許多人心中都是暗想,換成是他們自己,他們是無論如何也沒有這個能力的。
同時間,黃來福手中獲得的巨量資本,也讓許多人垂涎三尺。
對于這個成果,萬歷皇帝當然是非常高興,自己果然沒有看錯人,當時任命黃愛卿為總督山西大同兩鎮的總督官時,果然是個明智的選擇。這黃來福真是給自己長臉啊。
當然了,有東征債券的例子在前,其實這次黃來福行兩鎮開債券,許多官員雖說嘴上說著風涼話,但行動中,卻是通過各種渠道,也購買了不少的開債券。
萬歷皇帝不用說,更是擁有了相當數量的債券份額。
一干心思各異的人中,戶部尚書陳蕖是最不高興的一個,對黃來福成就滿懷嫉妒的同時,他心下也是非常憤怒。黃來福順利布債券,是對他**裸的權威挑戰。
其實經過幾個月前陳蕖的努力后,眼下朝廷中的債券布權,己經轉移在他的手中,眼下大明中誰要布債券,都需事先經過戶部的同意。
不過黃來福卻是不管不問,自顧自的布開放債券,萬歷皇帝也是力挺他,自己極力抗爭都沒用,如此一來,自己還有什么權威?
加上原山西鎮的雁平道兵備黃宗良也算是自己的親信,卻是被黃來福公然杖責,這是大明歷史上百年所沒有的事。
事情生后,天下喧然,彈劾黃來福囂張跋扈的折子堆得有黃來福的一半人高,不過卻都是被萬歷帝強壓下去。
不但如此,當黃來福彈劾黃宗良藐視上官,不尊儀節的折子一上后,萬歷皇帝卻是當時就雷霆大怒,下令將黃宗良貶職降用,并調出山西鎮為用,自己極力抗爭也沒用。偏袒之情,可見一斑。
此事加上這個債券之事后,戶部尚書陳蕖,可說是對黃來福越來越不滿。
※※※
外界的紛紛揚揚,并沒有引起黃來福心境的如何變化,
近年底時,大批的資金到位后,他毫不猶豫便展開了雷霆似的施政,先是兩鎮十余萬的軍隊軍餉,還有過冬的冬衣柴炭鹽糧,馬匹畜牧的馬料銀等,他兌現了自己的承諾,果然都是足額的了下去。
大批的總督府官吏,會同兩鎮的兵部委官、戶部委官、給事中御史等員,領著浩浩蕩蕩的糧隊伍,涌向了各道城堡,隨同監督軍士鹽糧放,糾舉究治,防止各方的冒支。
雖說有些官將心中若有所失,不能再如往常那樣上下其手。不過所到之處,普通的軍士們卻是一片的歡呼。多少年了,大家還是第一次拿到足額的糧餉,厚實的冬衣布疋,上好的柴炭細鹽。
太多的士兵從軍這么多年,還是第一次的吃飽穿暖,第一次可以過個舒服的年。他們感恩戴德的同時,黃來福的聲望也在兩鎮軍隊中達到了。
而看到當兵比起以前的待遇,至少在這種連續不停的災年中可以吃飽穿暖,許多附近的民戶們都是產生了別樣的心思,第一次起了當兵的念頭。往年那些逃亡的兩鎮軍士們,也第一次有了回歸隊伍的心思。
相比余鎮,今年山西鎮大同鎮連普通軍士們都可以吃飽穿暖,過個舒服的好年。這種明顯的對比,讓附近的宣府鎮,延綏鎮的官兵不可能不有別樣的心思,消息再繼續傳開,更是在九邊余鎮引起轟動。
而放在朝中,對于黃來福很輕松就解決了今年兩鎮軍隊的吃飯問題,內閣及戶部的官員震驚黃來福能力的同時,心情的酸甜苦辣自然是說不清楚。
相比薊鎮及遼東鎮,山西鎮大同鎮雖不算是大鎮,然而兩鎮十幾萬的軍隊,還有幾萬頭的馬匹,每年需要的糧餉草料也是個巨大的數目。
每年冬后,內閣及戶部兵部都是相互吵鬧扯皮后,才勉強支應一些糧餉往兩鎮,而且每年的運糧運餉的都是不足,相比黃來福的大手筆,便顯出他們的藐小來。
心情不舒暢是一個,如果幾年后黃來福真的解決了兩鎮的軍隊糧餉問題,如此大的功勞,該如何安排這個黃來福呢,難道讓他以一個武人身份進入內閣不成?
眾官心情復雜的同時,萬歷皇帝卻是非常的高興,黃愛卿一入兩鎮,立時就解決了今年兩鎮十余萬軍隊的吃飯問題,果然是個人才,自己果然沒有看錯人。
……
當然了,糧餉的同時,黃來福也對兩鎮軍中的各樣弊端進行嚴厲的糾察。
支給糧餉的總督府各人每到一處,都是嚴格核察各處的軍士人數,清點實際的兵員及馬匹數目后,便造冊上報,以為以后的餉依據。
雖說有些領兵將官,或是各道的文官們,在聞聽黃來福將要舉行的新政后,都想辦法拉來了一些青壯填補人數,不過由于此時當兵是民間普遍認為的低賤危險職業。
而且這時黃來福的糧餉還沒放下去,青壯民戶們也沒認識到當兵的好處,所以各人的努力并沒有多大的成果。
最后核察的結果,幾乎每只軍隊中,都存在著這種吃空餉的現象。兩鎮定額的十八萬軍隊中,至少有近六萬余軍士,兩萬余馬匹的空餉數額。
由于吃空餉,喝兵血是兩鎮軍隊中的普遍現象,法不責眾,所以對于這個第一次核察的結果,黃來福決定給于默認,不過此后核造兵冊后,如果下一次還有誰敢吃空餉,喝兵血,那就別怪他不客氣了。
當然了,黃來福嚴察軍隊中的吃空餉問題,而且以后餉又是唱名與給,將糧餉實際地到了每個軍士們的手上,最少程度減少了許多人貪墨的機會,這自然冒犯了一些文官武將們的利益。
此后幾年中,兩鎮生了若干次心懷不滿的官將們挑動起的暴亂,不過都被黃來福嚴厲地鎮壓下去,大殺出手,豪不留情。
有三營近萬強悍的嫡系軍隊在手,沒有一次暴亂時間可以過一個月。就算朝中有人以此作文章彈劾攻擊黃來福,也都被萬歷皇帝袒護了下去。
放糧餉,核察兵員后,己近年關,這時,黃來福對兩鎮軍馬的考核又轟轟烈烈地開始。
黃來福說到做到,全數下糧餉冬衣,而且又嚴格核察兵員,贏得軍心的同時,也讓兩鎮軍隊面貌為之一新,很多將兵身上第一次有了軍人的英氣。
而此時,黃來福準備考核全軍,將兩鎮軍馬劃分等級,分為甲等軍,乙等軍,丙等軍的消息早己傳得沸沸揚揚。
甲等軍裝備待遇最好,種種福利都讓人眼紅心熱,又是薈萃兩鎮軍隊的精華,真正的英雄豪杰匯集之地,聽說連天子聽聞后都是對此大加贊賞。誰不向往?誰不想進入甲等軍,讓別人高看一眼?
一時間,兩鎮軍士內心中的豪情都被挑動起來,大家都是賣力表現,希望自己被選入甲等軍中。普通軍士如此,那些軍官們當然同樣是如此,誰不希望自己也能進入甲等軍中,領著一只虎賁之師建功立業,光宗耀祖?
全軍考核在第二年的三月中全部結束,最后有近四萬人被選為甲等軍,其中騎兵一萬,步軍三萬。他們將擁有兩鎮中最好的待遇及裝備,最嚴格的訓練,作為以后兩鎮軍隊中征戰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