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星期之后。
市委會議室的長條木桌被晨光鍍上一層金邊,十一只青瓷茶杯里的茶葉在熱水中舒展,像一片沉默的森林。
沈青云走進來時,手腕上的手表正指向八點半,秒針的滴答聲與他皮鞋敲擊地面的節奏奇妙地重合。
“開始吧。”
他將黑色封皮筆記本推到桌前,鋼筆在封面上輕輕一頓,金屬筆帽反射的光落在自己的銘牌上,淡淡地說道:“大家匯報一下近期的工作吧。”
“我先說說吧。”
市紀委書記熊楊率先翻開筆記本,紙張翻動的聲響在寂靜中格外清晰:“紀委監委上周共受理信訪舉報四十七件,其中涉及國企改制問題的占三十一件。”
他推了推眼鏡,鏡片后的目光掃過全場,淡淡地說道:“我們內部已經已對國資委原主任童青忠立案審查,查明其在紡織廠改制期間收受好處費五十萬元。另發現零六年至今,有十七名科級以上干部存在違規處置國有資產問題,相關線索已移交案管室。”
“處理名單復印給各單位。”
沈青云的指尖在桌面上輕輕敲擊,嚴肅的說道:“要讓所有干部知道,侵吞老百姓的錢,遲早要吐出來。”
說著話,他轉向常務副市長肖如水,開口說道:“如水同志,國企改革專班的工作進展如何?”
“正在進行當中。”
肖如水的手指在文件夾邊緣摩挲,指腹沾著淡淡的墨痕:“已完成全市一百五十家改制企業的資產清查,發現閑置廠房三十七處、未處置設備一千兩百余臺。我們計劃將造紙廠舊址改造為工業記憶博物館,既保留歷史痕跡,又能帶動周邊商業。”
他頓了頓,聲音壓低半分:“但涉及一百三十戶職工的拆遷安置,需要財政支持……”
“錢的事稍后議。”
沈青云打斷他,目光轉向市長劉彥昌:“市長,民生保障方面有什么新舉措?”
劉彥昌端起茶杯抿了口,杯蓋與杯身碰撞發出清脆的響:“已撥付首批補償款三千萬,惠及近千名下崗職工。有群眾拿到錢之后,特地讓社區主任送來感謝信。”
說著話,他從公文包里掏出信箋,紙張邊緣有些卷曲“她在信里說,沒想到十年的冤屈還能昭雪。”
沈青云接過信箋時,指尖觸到紙面的褶皺,仿佛摸到了那些被歲月磨出的老繭。
想了想,他緩緩說道:“把這封信復印下發,讓所有干部都看看。”
他轉向組織部長彭東南:“干部隊伍建設要跟上,不能讓老實人吃虧。”
“是的。”
彭東南的鋼筆在筆記本上疾走,筆尖劃破紙面的聲響格外用力:“我們已經調整了五名在改制中失職的縣區常委,擬提拔六名長期扎根信訪一線的干部。下周開始對全市科級干部開展歷史責任專題培訓,第一課就請紀委的同志來講課。”
“要讓他們知道,每個數字背后都是活生生的人。”
沈青云的聲音陡然加重,鋼筆在桌面上劃出一道淺痕:“趙茹同志,政法系統的社會治理有什么新進展?”
趙茹的筆記本上畫著密密麻麻的流程圖,筆尖懸在“社區矯正”一欄:“已在全市二十八個社區設立矛盾調解室,配備專職調解七十六名。秦佑天事件后,主動來反映問題的群眾增加了四成,我們正在建立陳年積案銷號制度,爭取年底前化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信訪積案。”她抬眼時,睫毛上沾著細碎的光,對沈青云說道:“但基層警力不足,十七個鄉鎮的派出所平均只有十名民警……”
“給編制,加人手。”
沈青云的回應干脆利落,坦然說道:“維護老百姓的安全,不能打折扣。”
說完這句話之后,他轉向宣傳部長楚俊生,認真的說道:“輿論引導要跟上,不能只做滅火隊員。”
“書記放心。”
楚俊生的臉頰微微泛紅,他下意識地拽了拽領帶,對沈青云解釋道:“已制作《濱州往事》系列紀錄片,第三集《改制中的堅守》昨晚播出,收視率創年內新高。”
他翻開手機備忘錄,介紹道:“網友留近十萬萬條,其中希望政府能查清所有舊賬的點贊量超過五萬。我們計劃下周邀請老職工走進直播間,現場回應補償款發放問題……”
上次的問題處理不好,在沈青云面前失分不少,他是真的生怕沈青云把矛頭指向自己,畢竟衛仲河已經證明了沈青云的影響力有多大。
“要直面問題,不能回避。”
沈青云打斷他,將一份文件推到桌中央,平靜的說道:“下面我部署下一階段重點工作,分三個方面。”
他豎起第一根手指,目光如探照燈掃過全場:“第一,開展改制遺留問題清零行動,由朱曉元同志牽頭,肖如水同志配合,紀委熊楊同志負責監督,三個月內完成所有補償款核算發放。財政部門要列出一筆專項資金,不夠就壓縮辦公經費,再不夠就暫緩政府大樓維修,老百姓的錢不能欠,干部的臉不能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