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委們的議論聲漸漸響起。
市委組織部長張銀峰皺著眉說:“信訪局是黨委政府聯系群眾的橋梁,現在這橋快斷了。我建議,先把窗口拆了重建,再查一查改造背后有沒有利益輸送。這么不合理的設計能通過,說不定還有貓膩。”
“不僅要查設計,還要查接待流程。”
市委政法委書記孫健接話,他想起之前電信詐騙案的受害者家屬上訪時的遭遇:“之前有幾位被騙群眾的家屬來信訪,工作人員說這事歸公安管,一句話就打發了。老百姓哪懂那么多部門分工?信訪局得先接過來,再協調相關單位解決,而不是一推了之。”
沈青云點點頭,手指在筆記本上寫了“作風”、“流程”、“責任”三個詞:“孫書記說得對,信訪局不是中轉站,更不是擋箭牌。昨天我在信訪局問辦事員為什么不提醒群眾找凳子,他說領導沒安排。領導沒安排,就不做了?我們的干部,什么時候變成只會聽命令的機器了?”
說著話,他轉向李兵,語氣稍緩卻依舊嚴厲:“李兵同志,你今天當著各位常委的面說說,信訪局的職責是什么?是為人民服務,還是為自己省事?這個矮窗口,拆的是作風,涼的是民心。昨天我讓你在窗口跟我說話,你半蹲了三分鐘就受不了了。可老百姓呢?有的人為了遞一份材料,要蹲十幾分鐘,甚至半小時!”
李兵的頭垂得更低,聲音帶著愧疚:“沈書記,是我工作不到位,我沒把老百姓的難處放在心上。我愿意接受組織的任何處理,現在就安排人拆窗口,三天內整改好!”
“整改不是拆個窗口就完了。”
沈青云搖搖頭,目光掃過全場:“今天這個會,不只是批評信訪局,更是給咱們所有常委敲個警鐘。作風問題無小事,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接下來,我要求:第一,信訪局立刻整改窗口,不僅要加高,還要加設座椅、置物臺,下周我會再去檢查。第二,紀委牽頭,查信訪局窗口改造的全過程,有沒有失職瀆職、利益輸送,一查到底。第三,各常委帶隊,去分管部門排查類似問題,民政局的服務窗口、政務大廳的辦事柜臺,都要查。不能再讓‘矮窗口’這種荒唐事,出現在濱州的任何一個角落。”
劉彥昌率先表態:“我支持沈書記的意見。下午我就去政務大廳看看,特別是老年人辦事窗口,必須讓老百姓舒舒服服的。信訪局的整改,市政府會全程督辦,確保三天內有變化。”
“紀委這邊,今天下午就成立專項督查組,進駐信訪局。”
熊楊合上筆記本,語氣堅定:“不僅查改造問題,還要查近一年的信訪件辦理情況,看看有沒有壓件、漏件的情況。”
朱曉元也補充道:“我會牽頭制定《信訪工作作風規范》,明確接待流程、服務標準,以后老百姓來上訪,不能再讓他們蹲著地說話。同時,開通信訪問題舉報熱線,讓群眾監督我們的工作。”
沈青云看著常委們積極表態,心里的凝重稍緩。
他拿起桌上的照片,輕輕撫平邊角:“這個照片,我會貼在我的辦公室墻上,每天看一眼,提醒自己。我們坐在辦公室里,背后是老百姓的信任。窗口矮一寸,民心就遠一尺。作風實一分,信任就多一分。”
會議結束時,窗外的薄霜已化,陽光透過玻璃照進會議室,落在《為人民服務》的標語上,紅漆顯得格外鮮艷。
沈青云站在窗前,看著李兵匆匆離去的背影,又低頭看了看手機里的視頻。
他知道,拆一個矮窗口容易,難的是拆了干部心里的矮窗口。
但只要從這件事開始,一步一步改,濱州的作風一定會越來越好,老百姓的信任,也一定會慢慢回來。
窗外的陽光越發明媚,照在市委大院的銀杏樹上,殘存的黃葉在風中輕輕搖晃,像是在為這場及時的作風整改,送上無聲的贊許。
沈青云深吸了一口氣,正準備看報紙,結果辦公桌上的電話卻忽然響了起來。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