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連新任政法委書記主持的第一次黨組會都敢缺席的人,心里必然沒把自己這個“外來戶”放在眼里。
沈青云揉了揉眉心,腦海里浮現出“過江龍”和“地頭蛇”這兩個詞。
他就是那個剛到西川的“過江龍”,而楊宏毅,是在西川政法系統扎根多年的“地頭蛇”。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沈青云苦笑了一聲,拿起另一本材料。
這是政法委近三年的黨組會議記錄。
他快速翻著,看到去年討論全省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時,程永剛、李宏利、張凱幾個人的發都很籠統,只有楊宏毅的意見被完整記錄下來,甚至有幾處標注著“按楊廳長意見執行”。他心里了然,政法委的其他幾位副書記,要么是楊宏毅的老同事,要么是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真正能跟楊宏毅抗衡的,幾乎沒有。
這意味著,一旦他和楊宏毅發生沖突,政法委內部能站在他這邊的人,恐怕不多。
而那些觀望的人,比如程永剛,這位常務副書記看似中立,實則大概率會等著看風向。
李宏利分管維穩,跟公安系統打交道最多,說不定早就跟楊宏毅達成了默契。
張凱分管綜合治理,權力相對邊緣,可能會選擇明哲保身。
沈青云站起身,走到窗邊。
窗外是省委家屬院的庭院,路燈亮著昏黃的光,把樟樹的影子拉得很長。
遠處偶爾傳來巡邏車的警笛聲,很輕,很快就消失在夜色里。
他看著庭院里那幾棟和自己住處一樣的三層小樓,里面住著西川的省委常委們,他們中會不會也有人在關注著他這個新來的政法委書記,關注著他和楊宏毅之間的暗流?
他想起穆連成在招待所跟他說的話:“楊宏毅工作有成績,上面對他評價不錯。”
當時他以為只是官方說辭,現在才明白,這話里藏著更深的意思。
楊宏毅背后有人,而且能量不小。
不然以他在公安系統的控制力,早就該更進一步,而不是只停留在廳長的位置上。
“不是為了爭權,是為了做事。”
沈青云對著窗外的夜色輕聲說,像是在給自己打氣。
他想起在粵東處理欠薪案時,那些農民工握著他的手說“謝謝”的樣子,想起田星宇的冤案昭雪時,他兒子在電話里哭著說“我爸爸終于清白了”的聲音。
自己來西川,不是為了跟誰斗,是為了讓西川的老百姓也能有安全感,是為了讓政法系統真正成為守護公平正義的防線。
可想要做到這些,就必須打破楊宏毅的控制。
比如公安執法規范化,要是下面的局長都是楊宏毅的人,他的政策就落不下去。
比如基層矛盾化解,要是維穩工作還按照楊宏毅的老辦法來,就很難真正解決問題。
沈青云回到沙發上,重新拿起干部名冊。
這一次,他的目光不再停留在那些地市公安局長身上,而是仔細看著每個名字后面的備注。
有沒有人是從外地調過來的?
有沒有人在教育整頓中提出過不同意見?
有沒有人在基層工作時間長,口碑好但沒得到提拔?
他的手指在一個名字上停住了。
雅山市公安局副局長陳峰,履歷里寫著一三年因提出公安執法公開化建議,被調至雅安任常務副局長,之前他在省公安廳法制處任處長,而當時的廳長,正是楊宏毅。
“看來,也不是鐵板一塊。”
沈青云的眼里閃過一絲微光。
他把陳峰的名字用紅筆圈出來,旁邊寫了“了解執法規范化推進情況”幾個字。
或許,在西川政法系統里,還有像陳峰這樣的人,他們不愿意隨波逐流,只是缺少一個機會,一個能讓他們施展的平臺。
夜色漸深,客廳里的燈光把沈青云的影子投在墻上,顯得有些孤單,卻又格外堅定。
他拿起手機,給政法委辦公室主任葉君飛發了條信息:“明天上午,請將近三年全省公安執法投訴數據、基層矛盾化解案例匯總給我,重點標注蓉山、綿水、德江三地的情況。”
發完信息,他合上材料,端起涼了的水杯走向廚房。
明天,他要開始真正的工作了,不管有多少人在觀望,他都要一步一步來,先摸清情況,再找到突破口。
他知道這場爭斗不可避免,但他的目標從來不是打敗楊宏毅,而是做好西川的政法工作,這一點,他比誰都清楚。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