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夯實,青磚壘砌,梁柱架起。村西頭那片空地上,三十座磚瓦房像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屋頂鋪上最后一片青瓦,煙囪立起。嶄新的木門刷上桐油,在陽光下泛著光。
“新房子!蓋好了!”趙石頭站在工地中央,吼了一嗓子。干活的漢子們停下錘鑿,抹了把汗,看著眼前整齊的新房,咧開嘴笑。
流民們早早被叫來了。他們站在空地邊緣,看著那些青磚灰瓦的房子,眼神熱切又有些忐忑。
季如歌和老童生走過來,手里拿著名冊。
“劉老實!”老童生念道。
“哎!”劉老實從人群中擠出來,手在衣服上蹭了蹭。
“你家四口,分東頭第一戶。鑰匙。”老童生遞過一把黃銅鑰匙。
劉老實接過鑰匙,手有點抖。他看看鑰匙,又看看那扇嶄新的木門,眼圈突然紅了。他猛地轉身,對著季如歌和老童生深深鞠了一躬:“謝……謝村長!謝童生叔!”聲音帶著哽咽。他拉著老婆孩子,小跑著奔向屬于自己的房子。
“王翠花!西頭第三戶!”
“張鐵柱!南頭第二戶!”
……
名字一個個念下去。流民們領到鑰匙,像做夢一樣走向自己的新家。有人摸著冰涼的青磚墻傻笑,有人迫不及待地打開門沖進去,里面傳來孩子的歡呼聲。大通鋪的日子,結束了。
“村長……說話真算數……”一個剛拿到鑰匙的老漢喃喃道,渾濁的老淚流了下來。
新房分完,流民們的心徹底落了地。干活更加拼命。磚窯的火燒得更旺,新的宅基地繼續規劃。萬福村的目標是:入冬前,全村告別土坯房。
田野里,青苗已經破土。花生、大豆、棉花、麻,還有小片試種的水稻,綠油油一片。老童生帶著人在田埂上巡視,查看墑情。
“棉花地有點旱,引水渠放水!”
“花生地雜草冒頭了,安排人鋤草!”
“水稻田里水太深了,排掉一些!”
命令一道道下達。學堂的孩子放了學,也挎著小籃子下地,幫忙拔草、捉蟲。田野里生機勃勃。
榨油坊日夜轟鳴,油香彌漫。榨油剩下的豆渣堆積如山。季如歌讓人在榨油坊旁邊建了豬圈。
“豆渣,喂豬。”季如歌說。
“豬糞,堆肥。”
“肥,上田。”
循環利用,一點不浪費。肥豬哼哼唧唧,長得飛快。
豆腐坊也更忙了。除了豆干、豆漿,又添了新花樣:豆皮、素雞、腐乳。豆制品的香味飄散,成了萬福村另一張招牌。商隊來拉油時,總要捎上幾車豆制品。
船塢那邊,第五艘船下水試航。韓頭兒帶著船隊,再次滿載鹽、鐵器、布匹、豆制品,駛向北邊邊市。
這天,村口來了幾匹快馬。馬上的騎士穿著北狄人的皮袍,但神情恭謹。為首的是個中年漢子,自稱是北狄王庭的使者。
“奉我王之命,前來與萬福村季村長商談邊市事宜。”使者用生硬的官話說。